安泰侯再度找百里燕既魏賢談話,多半是鹹王沒經受住安泰侯的誘惑鬆了口,畢竟是天上掉下來的大餡餅,沒有不撿的道理。
但問題是鹹國只與孫國彭源郡接壤,志國、長孫國同時也跟彭源郡相連,鹹國能佔,長孫國、志國就不能佔以鹹國的能力,列國豈能能眼睜睜的看著鹹國吞併孫國的領土這不是明擺著自己伸頭給別人一刀,自己往槍口上撞嗎。
接到安泰侯邀請,百里燕沒忙著赴約,繼續視察了鎖子甲、連射手弩工坊,以及正在船塢中興建的船隻。
砡工派此番派遣的造船大師是與伍算齊名的周桐,周桐少年得志,拜於砡工派造船大師門下,而伍算就差的多了,從最低的學工開始一步步建立起的名聲。
周桐此人也是異常聰明絕頂的傢伙,得知百里燕設想後,其十天之內給出了新式造船法的初步構想,原本需要三年早好的五千石大船,如今只需要一年兩個月。
傳統造船都是自下而上,有了幹船塢,可以將下層龍骨鋪設完成打底之後從船首、船尾、下艙同時開始建造,建造至一半,上層建築也能同時建造,大大縮短了傳統工期。
新式連射手弩在去年配備先鋒營後,在初戰中效果極好,各軍各營都在爭搶份額,畢竟戰場上近戰廝殺,要是隨手就能放出幾支箭簇,會比經過兇險廝殺更為來的行之有效。
不過也暴露出諸多問題,由於一味求快,首批連射弩所用木材沒有充分乾燥防水處理,幾次泡雨過後出現開裂,箭匣的通用性有待改進。
擴建後的各處工坊都散發著一股拼搏奮進的氛圍,車水馬龍的街道人流絡繹不絕,往來運送鐵礦、煤炭的馬車船舶川流不息,船舶經由城內的內河,進入水門,停泊在內港等待著卸貨。
跟隨運煤的馬車來到劉灶父子窯廠,父子二人如今是永興大窯廠最高工造官,負責煉焦、制瓷、燒磚、製冰、肥皂、紙張等核心經濟產品生產,最近正在攻關透鏡試驗工藝,已經加工出的成品有四十多件。
“大人,這些都是外緣經過打磨後的凹凸透鏡,暫且無法摒棄澆鑄留下的澆道,只能成形後以人力打磨外緣。”劉灶指著透鏡外緣說道。
“嗯,只要外緣光滑不拉手即可,至於工藝改進,等日後再說吧。暫且還顧不過來。”
玻璃器形生產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較薄的傳統玻璃工藝品,透過吹管和鐵鉗,邊吹邊拉邊塑形,優點是效率高,造型方便,而缺點是製品較薄。另一種是模具澆鑄,適合生產較厚的玻璃製品。以當下技術,透鏡就只能透過澆築獲得。
玻璃工藝經過改進,透光率比之多年前有所提高,但效果仍達不到優質光學玻璃的標準,充其能在透鏡對焦後看的較為清楚,畢竟只是普通傳統的鈣鈉玻璃。
劉灶澆鑄的首批透鏡瑕疵不少,澆鑄時留下的外緣澆道仍需要後期使用人工打磨,一片透鏡磨削加工到好需要耗費一個人兩天時間。為保證透鏡的透光率和鏡面粗糙度,模具都採用了紫銅模,僅僅開一副凸透鏡模就花了半個多月,可謂極費工時。
目光轉向楊盾,百里燕繼續說道
“楊工造,伸縮青銅筒可做好”
“已經做好,大人若用,卑職即刻讓人取來。”
“不用,悉數裝箱交由侍衛官蔣傑。”
“諾”
“侍衛官”是新軍制改革後新設職務,性質同前世的“副官”,是當下各種雜七雜八打雜編制的制度化編制,如侍衛官集校郎、校軍郎、效馬郎、馬弁等等雜活於一身,年俸只有兩石。
兩石的年俸其實根本不夠養家,蔣傑的資歷淺,職務低。而侍衛官的主要工作是助手,所有的食宿和開銷都掛在軍內,因此個人平時沒有多少支出。
而同時當下物質匱乏,當兵的除了喝酒吃肉嫖娼賭錢外,沒有其他的生活專案,兩石的俸祿也就相當於零花錢,買一些日用品改善一下生活。
除此之外蔣傑掛靠在魏府,每月都有的生活品領取,隱性的開支一年下來也不少。
新軍制當下僅在武備營中試行,上至將官,下至普通老卒擔任的教頭,人人實行薪俸制度,並將軍職與軍功制整合,新設軍功爵位軍銜制,以鼓勵獎罰升降,將現有鬆散混亂的募兵、徵兵、強徵、私兵兵制,在日後分階段逐步轉化為職業化和徵兵制,以提高軍隊的戰爭素養。
收起全部透鏡,百里燕接著問道
“楊工造,銅活字刻得如何了”
“因篆刻匠作、工正嚴重不足,尚有五百多字未能完成,照眼下進度,還需月。”
“若非擔心工藝外洩,本官真想從他國聘請良師前來。”
“大人,其實還有一法可行,不過卻有不足之處”
“哦,楊工造但說無妨。”
“其實可用範鑄法,先以泥活字做模子燒製成型,用泥活字範模,再同用銅水範鑄字模,而後在加以工匠雕琢。不過範鑄法僅適合大字,若是小字恐差強人意。”
楊盾想用澆鑄法,澆鑄大字號字模,成型後用人工修造鑿,以縮短工時。優點是速度快,便於大規模製造,而缺點是眼下的技術條件,只能加工五毛錢硬幣大小的字型,再小就很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