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國地處內陸,是典型的大陸軍體制,戰船師舟落後,步兵的體能極好,常行軍可日行五十至六十里,急行軍可達八十里,強行軍能跑一百多里每天。
而鹹國水網發達,步軍逢山開路遇水架橋,行軍反而遲緩,因此步軍遠端投送多數情況下都是坐船,而不是靠腳板子,於是導致鹹國的步軍常行軍每天就走四五十里路,急行軍不到七十里,有的時候甚至只有六十里,強行軍幾乎很少執行。
因此志國的操典原則是重視體能耐力和戰略,而鹹國重視載具的機動戰術。
正因為志國戰卒體能驚人,往往一天能跑其他諸侯軍一天半的路程,可謂是兵貴神速,往往打的其他諸侯措手不及,加之體力耐力持久,冷兵器戰場廝殺,體力和耐力是主要因素之一。若安志國的一套方法,鹹軍根本吃不消。
而且要多走路,就得多吃飯,眼下這個情況,多吃飯顯然是奢侈的。
百里燕沉默片刻,繼續說道:
“這樣吧,本將有意實行新式戰訓。在此之前,以守城訓戰為主,步軍的操典暫時擱置。”
“那萬一野戰、陣戰,我軍恐怕吃虧啊。”
“暫時不會有陣戰,堅守為主。”
“那不知將軍新式訓戰究竟如何訓戰?”
“新式訓戰自然是以實戰為根本,眼下當務之急是教會新卒如何殺人與自保,而不是讓他們去送死。就先這樣吧,隨本將前去看看。”
“諾!”
走進操演場,老卒帶著新兵操練基本的格鬥技巧,水平也是天差地別。
眼下衡量格鬥能力的指標只有首級數一個標準,你殺人頭多了,說明你厲害,因此負責訓戰的老卒都是各軍各營當中殺人頭最多的一批,還沒有出現專職的武教頭或是教官。
這就導致許多精於廝殺的老卒,非但不能作為種子武官留在軍隊後方訓練新兵,還會因為戰爭的持續,導致老兵大量陣亡,而新兵的補充得不到專業化訓練,隨著戰爭的持久,老兵越來越少,所謂的老卒實際的格鬥水平越來越差。
百里燕有意新建類似“教導團”的制度,專門集中一批格鬥廝殺各有所長的精英戰士和中低層武官,編練成精幹骨幹力量,專門用於訓練,以加強軍隊戰鬥力。
走著走著,百里燕突然臉色一沉,問道陸肇:
“陸肇將軍,這些新卒為何身穿廣信軍鎧甲。”
“是十日前,將軍走後,廣信軍令人送來的。”
“廣信軍?是少主姜乾,還是謀士陳韻風。”
“是廣信軍一個都統送來的,當時甲衣器械奇缺,末將只以為是將軍的意思,故而都收下了。”
“哼哼,好一個陳韻風,手當真是伸的快。”
“難道不是將軍的意思?”陸肇小心問道。
“收下就收下吧,記住,戰後所有廣信軍鎧甲戰械,一併退還,不得留用。”
“末將遵命。”
此前向陳韻風要鎧甲器械他不給,非要同意他廣信擴軍才給,現在暗中擴軍,明著卻送五千套鎧甲器械,分明是想把髒水潑到百里燕的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