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倘若百里燕選擇按兵不動,其結果就變成公孫嶽可以騰出手來,先去收拾掉主動跳出來的廣叔子,而後繼續圍攻鹹王,最後的結果仍舊是公孫嶽通吃。
此乃公孫嶽拋給百里燕的選擇題,一計三策,上中下三策,按常理應該選擇用兵效率最高的上策,破西門,破開西門引入援軍,無疑傷亡最小,時間最快。但明擺著,這條捷徑不是那麼好走的一條道,但又不得不走,如果不走,很可能陷入極大被動當中。
仔細拿捏著分寸,百里燕恍然發現來人只說了攻打西門,其他三門的情況一概沒說。
“閣下,援軍是在攻打西門,還是同時攻打四門?”
“據訊息,只攻打西門。”
“嘶……只攻打西門!”
這時姬通說道:
“魏將軍有何不妥?”
“這其中怕是有詐呀。”
“廣叔子設計,魏將軍還有何擔心的。”姬通理所當然道。
“侯爺,你可想過援軍緣何只攻西門,而公孫嶽為何不可在我軍前往西門途中設伏。而且,公使府兵馬能戰者僅剩兩千多人,倘若傾巢而出,公使府必然空虛。若留守一些人馬,那前去西門的兵馬兵力不濟,萬一公孫嶽途中設伏,豈不將公使府兵馬各個擊破。”
廣叔子是不清楚公使府情況的,極可能是樂觀估計了公使府的兵力。而鹹軍若是隻攻打西門,這裡面就有些蹊蹺了。
攻城都是四面圍城四面攻城,其中一面為主攻,其餘三面佯攻或者輔攻,不太可能出現只攻打一面城牆的情況,除非是鼎煬侯這種罕見特例。
葉信兵馬只有兩萬人,以兩萬騎兵人攻西門,未免有些託大,甚至連攻城器械都需要準備幾天時間,哪裡可能今天就攻城,趙遜的三十多萬大軍,更不可能有富裕人手用於增援陔陵。
即便是梁軍前來助戰圍城,能提供雲梯、衝車等簡易攻城具,單單隻攻打西門,未免有些說不過去。而且陔陵城有護城河,光過個護城河要死多少人,更別說是攻城。
思來想去猶豫不決,來人卻一再催促著姬通儘速出兵攻打西門。
“魏將軍,此事你看是否依廣叔子老先生計策行事?”姬通催問道。
“若是魏某,斷不會如此行事,公孫嶽此計高明,便高明在我軍不得去,若是不去攻打西門,就只能飛蛾撲火增援王宮,無論何種決斷,勝算其實都不大。”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百里燕此時心中便是此種滋味。明知道前面是一個挖好的坑,卻不得不去鑽,不鑽還不行。但公使府留守多少兵馬才合適呢?
先後抓獲的俘虜、降卒、傷卒小兩千人,除了選擇易幟的,其他的現在都被拘押在後園,雖然手腳都捆上,但至少還得留下三百人看管吧。
除此之外,偌大的府宅和女眷,也得留守護兵拱衛,留多了攻打西門的兵力不足,留少了保衛公使府兵力也不夠,反還得被公孫嶽抄底,思來想去進退兩難。
“侯爺,此事可否容魏某考慮片刻?”
“魏將軍素來雷厲風行行事果決,為何此時卻反倒猶豫起來。”
“萬一公孫嶽半道設伏,我軍前出人馬定是有去無回,此事不得不慎。”
此時來人說道:
“在下來時叛軍已經退去,街上僅有零星民軍還在為非作歹,已無叛軍主力,魏將軍會否是多慮了。”
“多慮也好,謹慎也罷,此時已到關鍵時刻,容不得我等半點閃失,稍有不慎,此前所做之努力將前功盡棄。”
沒有細說原因,百里燕轉身去中庭去找高勳,葉信所部的情況他最瞭解,葉信要是攻城,他多少能知道些內情。
昨夜高勳躲了一晚上,此時正在中庭照料傷員。
“高兄,傷兵情況如何。”
“輕傷尚可,重傷缺醫少藥,賢弟醫術高明卻脫不開身,著實苦煞了他們。”
百里燕看了眼重傷員,多半都是腹腔、胸腔受創,這種大縱深創傷,即便是現代醫療條件,生存率也不會很高,甚至需要切除部分器官組織,留下嚴重後遺症。
百里燕一直試圖基於當前的技術物質資源,自己再動手改善一些,創造一些條件資源,建立一套相對可行的基礎醫療衛生體系。
原計劃邵平之戰後,戰事有所緩和,雙方進入相持修養階段,本該這個月開始著手募集醫官、郎中,進行為期一年的的強化培訓,達到處理中等創傷的能力,降低鹹軍死亡率,提高戰傷的救護,如今突如其來這場變故,徹底打亂了軍屯和建立醫療營的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