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燕笑道:
“蝗蟲短時內當然吃不掉輜重糧草,但只要聚起來,周圍的莊稼,那就另說了。”
“那……此事是否與大都督商議再行決定?”
“商議是要商議的,不過桃子得立馬採,黑巾軍糧草距離邵平只也就這兩三天時間,若不能再今夜將桃子撒到路上,明日引來蝗蟲,否則就功虧一簣了。
這樣吧,你摔人在此警戒,蘇洪來後即刻摘桃。若有黑巾軍襲擊,即刻撤離,不要戀戰,我去向葉大都督請示此事。”
糧草都裝在麻袋裡,一層一層的堆疊,蝗蟲自然不可能產生多大危害,但是蝗蟲卻會跟著輜重車輛一路前往邵平。
蝗蟲的繁殖速度極快,十幾天就能產生一批新蟲,氣溫一高,連十幾天都不需要。
當群落密度較少時,蝗蟲受到鳥類和其他捕食昆蟲的壓制,難以形成高密度災害,保持了較為平衡的生物鏈系統。倘若將方圓幾十裡內分散各處不同群落的蝗蟲聚集起來,達到一定密度,新生更迭的速度超過自然損失的速度,便會爆發蝗災。
昆蟲的聚集和擴散,都以自身分泌的資訊素為引導,如發現食物取食,尋找異性交配,都是依靠昆蟲自身分泌的資訊素透過空氣傳播,最遠可達幾十公里。
一旦邵平外圍的蝗蟲被聚集起來,不需要一個月,邵平蝗蟲的密度將成幾十倍增加,而後迅速向周邊擴散,重燃當年的蝗災,對黑巾軍治下的郡縣的農業,無疑將構成嚴重的破壞。
帶上護騎數十人,百里燕親自趕回大營,將此事面呈葉信,卻沒將蝗蟲繁殖秘密說透,即便說透了,葉信多半也不會相信。葉信聞之引蝗之計,心生好奇,便是問道:
“傳聞魏將軍當年在廣信曾以火陣滅蝗,如今以桃引蝗,這有幾成把握?”
百里燕笑道:
“反正不費我軍一兵一卒,把握肯定是要比火陣滅蝗低得多,成與不成我軍也不傷一人,大都督何不試上一試。”
“嗯,那好吧,你且小心行事,早去早回不得戀戰。”
“諾!”
打心底而言,以桃引蝗並無把握,反正眼下已經是無計可施,但做總比不做強。
帶人返回果林之際,蘇洪、司空南、盧皋正率人馬採摘鮮桃,裝入麻袋之後用繩拴好,兩袋為一組,擔在馬背上,一直持續到黃昏,一行近四千人載著六千袋水果,邊吃邊走,邊走邊吃向北而去。
訊息傳到神通耳中,神通心生疑竇,起初得到先鋒營摘桃是為了葉信大軍犒賞所用,按說採摘完後應該向南而去,怎麼向北去了。
向北是安杏方向,沈暮馳的兩萬人馬和輜重營正在南下,預計後天就能抵達邵平,要說四千人去偷襲,顯然不可能,而且還帶著那麼多水果,大搖大擺的上路。
“怪哉,此人當真行事乖張,他到底作何打算?”
心中百思不得其解,神通與斥候說道:
“再探,務必探明實情!”
“諾!”
當天夜裡,先鋒營連夜趕路向北,清晨時抵達邵平以北六十多里大道,百里燕下令將水果扔下兩千袋,延綿向北鋪了一里地,而後讓兵士騎馬來回踐踏,將桃子踩個稀爛,大量汁水留在地上,散發出一股清甜撲鼻的誘人香味兒,再將剩下四千袋水果一分為二,兩千袋就地灑在踩爛的地面上,另外兩千袋敞開袋口朝天。
行軍一夜,已是人困馬乏,傾倒完水果,百里燕驅使眾人前往附近的林中歇息。司空南、盧皋、蘇洪等人不覺此法能引來蝗蟲,都在看等百里燕笑話。
“你等就笑吧,若是本將引來了蝗蟲,你等又作何說?”
正在發笑的司空南立時抿上嘴,正了正臉色,卻還想笑:
“將軍,這蝗蟲又不是人肚子裡的蛔蟲,哪能按著人的心思來。當年火燒蝗蟲那也是蝗蟲喜火,空中可見,如今要把方圓幾十裡內零星散佈的蝗蟲以甜水引來,末將看夠懸的。”
“那你可曾聽說‘酒香十里’?”
盧皋點了點頭:
“宮中梁國進貢的白酒不說十里地,五里地外都聞得到。可這甜味不是酒香,如今遠離大路一里多地,這果香味已經淡去許多,照此下去,五里地後香氣全無,哪裡能引來方圓幾十裡的蝗蟲。”
盧皋所言倒也不假,人的嗅覺能聞到幾里之外的酒香,而果香距離一兩裡地外,人就很難再聞道。但百里燕總不能給他們說,昆蟲的嗅覺是人類嗅覺的幾萬倍吧,哪怕是隔著十幾裡幾十裡地照樣能聞到,說出來他們也不信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