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嶽當政十幾年,種種新政的最終受益者看似是權貴階層,實際上於國於民非但沒有得到好處,反而把褲底輸的精光。
稍微有點常識,也該看到新政當中的諸多弊端,更何況新政弊端顯而易見,即便是當下識字率極低,經濟文盲一大片,但也不應該所有人都給矇在鼓裡。
百里燕(既魏賢)最早懷疑公孫嶽可能是晉國內應,但從鹹王血統不純這件事上分析,晉國情報網如此之強大,居然開戰前還矇在鼓裡,直到開戰後才知悉,未免太過戲劇。
當然,這件事本身就是捕風捉影沒有事實依據,但是晉國戰前絲毫沒有得到有關情報,顯然是不正常現象。
而公孫嶽當年已經身為相國,他肯定知道市井傳言,要想讓晉國密探得到不絲毫內幕訊息,除非公孫嶽背後存有一套更為強大嚴密的情報體系,並且收買了晉國在鹹國的所有密探和知情人。
倘若這一假設成立,以鹹國當年的國力,公孫嶽有能力只用現有資源,揹著鹹王建立一整套完善而嚴密的情報體系嗎?顯然沒有這種可能,他就只能利用外部資源建立這套體系。
那麼,幫助他建立這套體系的東家又是誰,又想要達到何種目的,誰才是最終受益者。
晉國已經排除在外,志國也不太像,否則當年早就該出兵攻打鹹國。長孫國就是個軟蛋,幾乎不用考慮。
那剩下的只有孫國,孫國也有攻打鹹國的想法,但現在來看孫國已如喪家之犬隻剩下半條命,而公孫嶽居然還如此淡定,那隻能說其背後的東家也不是孫國。
現在圍繞鹹國的中原四霸都排除了嫌疑,那還能是誰在背後支援公孫嶽,給他輸送人力物力。要組建如此一套完善的情報體系,其本身必須是一套完整而嚴密的系統,否則不足以解釋公孫嶽種種舉措的最終意圖。
倘若中原四霸都不是,這意味著中原腹地存在有一股看不見的巨大勢力,透過操縱政局,達到他們的目的。
“老先生,公孫嶽莫非是另有來頭!”
廣叔子臉色凝重,微微點了點頭,肯定了百里燕的猜測:
“怕是如此啊,可如此一來,這就更加麻煩了,我等行蹤恐怕難以瞞得過他。”
“現在內憂外患,公孫嶽卻沒絲毫停手跡象,這隻能說明眼下時局發展皆在其掌控之內,會不會是雄論道!”
百里燕都為自己這一大膽判斷而震驚。
愚論派與黑巾軍的關係眼下雖然沒有實證,但諸如廣叔子、羅松亭此等人人物或多或少都能猜到。
而雄論道又是主張合縱連橫,最終一統天下而不擇手段的門派,其戰略謀劃不在誠道派之下,甚至有過之而不及,公孫嶽本便是雄論道信奉者,倘若其背後有雄論道擺佈,公孫嶽的所作所為,顯然是以犧牲鹹國的根本利益,甚至是亡國為代價,為中原某個強大勢力兼併鹹國而鋪平道路。
眼下晉國雖佔了鹹國一郡的土地,但種種跡象表明,晉國似乎並非戰略合作者,更像是當年旱災和新政所造成天災人禍的共同結果。
倘若晉國不是最終受益者,那會是誰?縱觀中原四霸如今都被搞的雞飛狗跳元氣大傷。
唯一的西海霸主衛國遠在數千裡之外,隔著孫國、徐國兩大國,也沒有出海口,從海上攻佔鹹國也沒有可能,更何況晉國在歧國駐軍,等於是封住了衛國北出北海的通道。
如此一來,雄論道最終謀劃的戰略格局的終受益者會是誰,似乎沒有一個大國是最終受益者。
“老先生,不能是梁天子揹著誠道派,還與雄論道暗中勾結吧?”
廣叔子捻了捻白髯,不置可否說道:
“要說並非沒有此等可能。梁國雖是列國上上之邦,但國力弱小,不足以重新一統列國。不過,雄論道尊王是尊霸主之王,而非天子之王,而我派奉天子為尊,故而雄論道似乎並無與天子暗中合作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