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大王之所以為大王,是因大王烈祖開創之基業傳續至今,百姓之所以擁戴大王,是百姓能吃飽穿暖,是百姓知足。倘若大王不能令百姓知足,便會如黑巾亂賊一般席捲中原,大魚能吃小魚,小魚同樣也能餓死大魚。
此乃末將愚見,不敬之處還望大王明鑑。”
“呵哈哈……”姜亥大笑,卻無半點怒意。“趙遜說你敢言,寡人看來,不如說是魏將軍看的透澈。”
“末將不敢。”
鹹王以大魚吃小魚,小魚繁衍不息來比喻現在的世道和既有的政治格局,意在為今天這次談話定下基調。
說白了,王還是王,百姓還是百姓,姜亥的底線是要百里燕維護他的絕對統治。想必鹹王想要的,只是他永固的王位和權利,其他人的死活他一概不管。
此種帝王最大的有優點是放心用人,致命缺點也在用人。
只要保證姜亥的權利和王位,他可以放心甩手所有權利,遇上文治武功之能臣,可開太平盛世,創千古君臣相合之佳話。若是任用了昏官無能之輩,禍害的就是天下蒼生。
說好聽的,叫放開手儘管幹,出了事有寡人兜著,說不好聽的,就叫放權為所欲為,寡人概不負責。
丞相公孫嶽推崇雄論道,廣叔子誠道派核心精髓都是尊王,不同在於雄論道激進而不擇手段,其內部的理論體系龐雜,而派系林立,沒有較為統一的思想理論,誠道派思想理論完整,且治國也頗有建樹,遇事循序漸進章法有度。
公孫嶽的改革失敗,內朝外戚的貪腐,以及黑巾軍的爆發,讓手握重權的鹹王非但沒有感到一絲一毫的安全感,相反感到自身性命難保。
加之民怨沸騰,沐陽倉醜聞的揭露,令其對雄論道思想的容忍到了極限,種種內外因素之下,廣叔子的出現正好促使了鹹王改弦易張,重新樹立權利架構,引入新的治國思想,穩定執政基礎。
鹹王率先給談話定下基調,百里燕曉之以理,有必要讓鹹王清楚眼下的局勢,已經不是家天下的世道,沒有老百姓,君王什麼都不是。
談話依然繼續著,氣氛十分融洽。
“魏將軍對當下戰局有何見解,不妨說於寡人聽聽。”
“啟稟大王,末將不敢高論,不過有些愚見罷了。在下以為,廣叔子之言並非沒有道理,確有可取之處。”
“可令鹹國之地淪為焦土,寡人確實有所不甘吶。”
“這也是末將正要說起之事。自黑巾軍起事以來已有半年,中原列強損失極大,鹹國自用不說,只剩半壁江山。
就眼下而言,列國都未從民變中緩過氣來,黑巾軍攻打陔陵不下,確實有可能會師西進,或者北上,裡應外合攻破思水江天險西進,鹹軍若是將黑巾軍拖在鹹國,便是給列國以喘息之機。
但如此一來,鹹西、丘南、以及半個都郡都要淪喪,將來列國聯兵也是聚而殲之,在鹹國土地上合兵殲滅黑巾軍,倒黴的依然是鹹國。而戰後,大王雖然能得廣叔子相助,但鹹國和鹹國百姓又能得到什麼呢。”
“所言極是,寡人深以為意,魏將軍接著說。”
“末將以為,黑巾軍拖是拖在鹹國,但鹹國不能一點好處都撈不到,尤其是晉軍駐紮鹹國二十五萬人,十五萬呆在雷城一動不動,長此以往,這二十五萬晉軍要賴到猴年馬月,萬一將來以索要資軍平叛為名,長期駐紮不走了,這鹹國恐怕也得變成晉國的鹹郡。”
“此事寡人與廣叔子確有提起,廣叔子以為,十年或是十五年後,中原之勢將成水火,晉國與列國爭霸將無可避免。
寡人,不,寡人的太子仍有匡扶鹹國之機。只恨當年江東之戰,寡人聽信了讒言,錯失了戰機,今聞聽廣叔子一番點撥,寡人是後悔不已呀。
要是早能得魏將軍相助,鹹國也不至於淪落到今日地步。十五年之後之事,寡人恐怕是看不見了,寡人只是不甘心鹹國之地淪為焦土瓦礫。方才魏將軍說鹹國一分好處都沒有,聽將軍之言,將軍莫非能替寡人鹹國爭得好處不成?”
“末將不敢狂言,末將只想問大王一事,大王若首肯,此事便是鹹國大利,不亞於再得三郡之土。”
“哦,魏將軍不會如公孫嶽一般虛言浮誇吧。”
“敢問大王,倘若孫國百姓願為大王臣民,大王可願納孫國百姓為民,在鹹國的土地上種地繁衍世代相傳。”
“只要向寡人繳納田賦勞役,為鹹國征戰,寡人自待他們如鹹國百姓無異。”
“若是志國、徐國、長孫國百姓,大王也能如此相待?”
“魏將軍何意?”
“末將斗膽進言,納列國亂民入鹹。”
“這是為何?鹹國人丁不過六百餘萬,鹹西、丘南、都郡半壁被佔後,如今只剩四百餘萬。黑巾亂民數以千萬計,鹹國何以容留千萬之眾,鹹國豈還是寡人的鹹國。”
“大王,亂民之所以造反,無非因吃穿無著,不得已才反。民間俗語曰‘民以食為天’,百姓並非視大王為衣食父母,而是視土地之出產為衣食父母,大王乃天下土地之主,倘若能讓各國亂民豐衣足食,又何愁百姓不為大王用命。
大王也說,只要孫國百姓為大王繳納天賦勞役,為鹹國征戰流血既是鹹國人,那大王為何懼怕這數以千萬的亂民。”
“鹹國若是如晉國這般人口三千萬,容下五百萬亂民又何妨。而如今亂民之數是鹹國之三倍巨,令寡人怎能放心。有朝一日列國來犯,亂民裡應外合譁變倒戈,寡人豈不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大王所言極是,亂民卻比鹹國人口更多。故而大王當以非凡之魄力籠絡人心,十年、二十年後,亂民生息繁衍代代相傳,他們的兒孫子嗣都將是鹹國人,大王若能看到這一點,即便鹹西、丘南兩郡都丟了,大王身後有千萬百姓為依仗,又有何人敢於侵犯鹹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