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中女子、工匠八百餘人悉數逃出山洞,再無他人。”
百里燕也是大吃一驚,洞中竟然還藏能八百多人,算上馬賊五百多,馬匹數百,少說洞裡能藏兩千多人。
根據司空南自己交代,他本是鹹西郡邵平城大戶人家的莊丁,當年叛亂因邵平城缺糧,大戶家少被盜了六頭耕牛,懷疑司空南等人偷取變賣換錢,被送去官府問罪。後遇亂兵暴動,衝擊大牢,他得以逃脫。
此後跟隨亂民起事,流竄各地與官軍交戰,最後被打散,他也逃到了北海落草為寇。因為認字,馬賊頭子讓他負責匪巢的糧草供應。
此番留守匪巢山匪共計一百一十三人,都屬於老弱病殘和工匠、女子。大當家霍行、二當家牛貴、三當家吳山自帶二百六十一名騎兵,一百五十七步卒於二十多日前離開巢穴去向不明,令司空南堅守不出,坐等大當家派人聯絡。
司空南雖然負責軍需,但是財務和軍機只有三個當家知道,因此這四百多人去了什麼地方,他也說不清。
跟隨司空南進入洞中,煙正散去,昏暗中隱隱可見為方便生活起居而陸續開鑿的洞穴,洞內較為乾燥,冬暖夏涼,通風也即為良好,但很擁擠。若非從外灌煙,恐怕沒人知道山體內部竟有如此大的天然洞穴。
大當家霍行臨走時帶走了大量金銀珠寶,其他帶不走的值錢物品悉數都縮在大當家的寢室。
撬開寢室大門,昏暗中一隻只偌大的木箱令人影響深刻。佔地面積六七十多平米的洞穴,至少有四十多平米堆放著各種木箱。每隻木箱都上著銅鎖,隨便撬開一隻,都可見滿箱滿箱的銅錢。
現場一番尋覓,發現另有兩隻事先已經開啟的木箱,內中依然散落著零星的寸金和寸銀,顯然這兩隻箱子是用來存放貴金屬。但這麼大的箱子不可能裝滿,只能是裝了一部分。如果裝滿了,少說要有數千寸銀,以及相同數量的寸金。
大當家霍行臨走時搬空了幾乎所有貴重金屬,看來還是很有先見之明,否則老巢萬一被掏,他豈不血本無歸,更何況事實上已經被掏。
少時不久,百里燕令人封鎖了大當家的寢室,隨後跟隨司空南查探了進煙的幾處入口。
百里燕很是納悶兒,煙往高處流動,即便有部分透過地面的通風口,進入了山洞內部,這麼大的山洞,也不可能在一盞茶時間鑽滿了煙。
實地檢視了通風口才知道,原來有幾處通風口直接把樹心給掏空了,樹無皮則死,無芯可活。
這些木心被掏空的大樹,無一例外裝有一種用三根竹筒與牛皮,呈一百八十度夾角連線成的三角通風管,與近現代三根大鐵管焊接成三角形,加裝煙囪上的原理相同。都是利用了三個不同方位角度風速的不同,在腔體內產生對流的原理。
如此即便世外無風,也能透過自然造風,產生一定的空氣對流,進而促進室內與世外的空氣流通。
如果外面風大,通風裝置的風速也就會更大,由此導致外界的煙一起,世外空氣溫度遠高於室內氣溫,而室內又較為恆溫涼爽,少說有十度以上的溫差,加上風勢助長,結果外面的煙反而更容易進入洞穴之內。
看到這裡,百里燕不禁驚歎說道:
“不曾想,馬賊之中竟也有能工巧匠。”
“唉……說來慚愧,不少人都是被強迫擄來做工,為了生計而搞出的小把戲。”
“小把戲?!”百里燕搖搖頭,即便是這等通風裝置,在近現代社會也是實用技術專利。
看過通風口,百里燕突然想道:
“對了,你方才說,山洞內有工匠,是強迫擄來做工,這是何意?莫非霍行等人還有其他生財之道?”
“是這樣,霍行擄來工匠多為鐵匠和木匠,專司打造強弩,每月可制各型強弩五十餘張,弩箭兩三千,青銅兵器數百”
“強弩!”
百里燕一驚,想起起當初霍行襲擾荒村時所用的弩。
時下遠端武器除輕弓之外,硬弓、強弓,各型強弩都是管制器械,禁絕流落民間。但凡老百姓撿到軍用強弩都要上繳,否則罪同殺人。
硬弓、強弓無論距離還是殺傷力都遠遠強於輕弓,甚至可以洞穿較好的皮甲。而強弩更是可以在兩百步以外射殺敵人,殺傷力極強,管制也更加嚴苛。
其中弩的製造要求比強弓更高,一張上好的弓從木材的備置、處裡、陰乾、上力再到成型,需要一年甚至一年半,強弩對木材的要求更高,需要上好的堅木,由於當下技術的制約,木材自然放置兩年才能投入生產。
而強弩內有機括,對金屬加工要求較高,因此強弩的生產受到極大限制。
每月五十張強弩,一年便是六百張,五年就是三千張,這還不算箭矢。照此計算,五年中已經生產了至少三千張強弩,而倉庫中除了零星發現的零配件之外,強弩和箭簇蹤跡全無。
“司空南,霍行何時開始生產的強弩?”
“我來之時便已有生產,那時每月只能生產十餘張強弩,是這幾年才達到每月五十張的數量。”
“那這些強弩和箭簇呢,霍行都賣了?”
“小人不知。小人只負責糧草,其他事一概由二當家、三當家秘辦,在下也不無從得知這些強弩都賣給了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