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帝國行 > 第87章 血戰杜陽(16)

第87章 血戰杜陽(16) (第1/2頁)

推薦閱讀: 一蓑煙雨任千門

晉軍升火煮透了米粥,隨即又用一塊溼布,用火鉗夾住堵在了鍋下的銅管上,火焰隨之熄滅。

“看來晉軍已經摸到了敲門,還知道杜絕氧氣。”百里燕心中暗道。

但晉軍顯然是不可能知道氧氣是助燃氣體這個道理,想是當地百姓常年生產勞作,發現了這個現象,晉軍佔領杜陽後,又被晉軍所知。

可韓合既然異想天開的要炸鹹軍,除非鹹軍所在的地下就有天然氣,而且還不能殃及杜陽城,這意味著杜陽城的地下是沒有天然氣的,他韓合就吃的這麼準?既然要炸鹹軍,韓合又為什麼費勁的在河邊挖掘那個大坑呢。

大坑顯然是用來灌水的,否則不會挖在河邊,或許韓合根本不知道“爆炸”為何物,而是另有他用。

想到這裡,百里燕(既魏賢)緩緩向後退卻,回到趙光、甕二人身邊,問道:

“你等可知此地無需木柴、碳石,可直接由地下取火。”

“這怎可能!”

趙光一驚,甕也否定了:

“從未曾聽說。”

二人都表示沒聽說地面可以直接升火的現象,這不不禁讓百里燕想到,恐怕鹹軍也不知道這個情況。

鹹軍大多數是從鹹國本土渡江而來,本地人幾乎沒有。想到這裡,百里燕決意,天黑之後去那邊的大坑看看,到底坑裡面是什麼情況。

點燃天然氣顯然不現實,韓合也不該知道“爆炸”這種現象,引燃天然氣爆炸,他更不可能知道,那麼只能是另有別的目的。

也許是遠離前線的緣故,當地晉軍的戒備甚少,伏在森林外圍,幾乎看不到幾個哨兵,以至於百里燕三人緩緩匍匐繞過樹林,兩千晉軍都未能發現異常。同時地面上大量馬蹄印,也證實了晉軍騎兵確實來過此地。

黃昏之際,晉軍還在修整,東南河段大坑附近只有零星幾個晉軍把手,百里燕距離坑邊也就四百多米,伏在蒿草從中都能看見那個奇大無比的大坑,直徑達到了驚人地步。

這也難怪韓合要調動騎兵出動,就因為需要極大的人力挖掘土方輪流作業,然後運出,周圍停擺的兩百多輛被泥侵透的大車顯然是用來裝運土方,然後運到更遠處傾倒。

天色漸黑,地面傳來急促的震動,抬頭看去西北,隱隱可見是晉軍大隊騎兵再次趕到。他的心頭頓時一緊,必須加快動作,否則晉軍騎兵一到,今天自己就回不去了。

藉助黃昏的掩護,百里燕加快匍匐速度,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繞過正在閒聊的哨兵爬到坑邊,這低頭往下一看,愣是又吃一驚。

坑下居然是個向下的大洞,洞內豎著火把,隱隱能夠聽到人說話,坑邊有個向下盤旋的木質樓梯,樓梯依稀可見還有車輛的痕跡,這意味著晉軍消失的檔馬車,一定被用此處的挖掘工程上,樓梯一直通道洞底部,以方便人員上下。

豎洞的深度少說有三十米,十層樓的高度,豎洞的上半部分,也就是地表挖掘的這部分是人工挖掘的,而下面是天然溶洞。這意味著地表沒有開挖之前,就該有個入口,晉軍發現下面別有洞天之後,決定加以利用。

“難道這個溶洞,是一直向東的?!”

百里燕自己都吃了一驚,如果這個天然溶洞是一直向東的,不排除就能通向鹹軍現在大營的所在位置,可韓合怎麼知道的,除非這是個雙頭洞,往南還有一個出口。

要不然以現在的技術手段,如何能知道一定會通道鹹軍大營附近。

韓合調來三萬騎兵,怕是為了加速溶洞內部的挖掘作業,拓寬溶洞空間,以便於行兵。

諸如這等巨大的地下溶洞體系,在喀斯特地貌當中並不少見,地球上最深的地下溶洞長度有上千公里,別說是走人,就是開航母都足夠。不排除眼下這個溶洞就是可以走人行車的溶洞。韓合調集騎兵晚上挖掘作業,恐怕就是為了拓寬洞穴。

此時百里燕非常想下去一探究竟,但時間已經來不及,晉軍騎兵陸續趕到樹林,與林中晉軍說了些什麼,三萬騎兵全部下馬,其中五千多人正奔洞口而來,看來是輪番作業,以避免過於疲勞。

同時兩萬五千多人留在地面,既能隨時應付突發情況,也能輪番修整。

“韓合不愧是宿將,竟如此這般周詳,此番看來麻煩了。”

心中暗歎,百里燕加速爬向趙光、翁二人。

“閣下,坑中情況如何!”趙光焦急問道。

“情況不妙,趕緊先走,此事需要急報趙將軍。”

“那好!”

三人迅速撤離,待離開洞口二里地,三人立身而起加速離開,回到鹹軍大營,已經是凌晨丑時一刻。

百里燕白日未歸,令趙遜心中不安,擔心是否是出事,一直踱在帳中來回的走著,此時帳外親兵突然來報:

“啟稟趙將軍,魏賢與趙光、甕二人回營了。”

趙遜聞訊,臉上愁容頓消:

“快,帶來帳中。”

最新小說: [火影 創設組]和扉間的愛情 不死者松田的二週目奮鬥生涯 餘二姑娘死遁掉馬了 全家穿越星際除了我都混成編制 八零之和搖滾老炮一起養崽崽 大師,師姐還有救嗎? 穿成七十年代心機女 我娘是京城第一白月光 我把異界物資上交了 我是女扮男裝文路人甲 抄家流放?親媽金手指已到賬 穿為影帝的隱婚小可憐 被迫嫁給山野糙漢,她被嬌寵了 輔導夫君考狀元 重生女配拒絕攻略龍傲天 長公主(重生) 怨珠願 大明:朱元璋是我乾爹 紙醉伶夢 三國之涼人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