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燕趕到趙遜大營之際,已經是過了凌晨,趙遜正在準備拔營:
“趙將軍,我軍情況如何。”
“士氣正旺,刻下便繞道肥城以西,待晉軍主動出城。”
“那詐謊鹹軍的我軍斥候可是派出。”百里燕急問。
“早已派出,想來現在已經到了肥城外大營。前番圍城大軍還曾來人催促合兵,眼下正被本將軍扣著,待到圍城大軍南下增援尹秧城,本將軍再把人放了不遲。”
“如此甚好!”
此前合圍肥城鹹軍派人來催促趙遜合兵,結果被趙遜給扣下了。要是不扣下,圍城鹹軍顯然不可能聽從趙遜建議撤兵,如此一來詐謊趙遜兵敗,尹秧城被奪,也就難以實現。
趙遜留下傷兵兩千五六百人,等待尹秧城輜重營前來運送馬肉,其餘人等立即拔營轉向西北,前往肥城一西三十里地界紮營,等著圍困肥城的鹹軍在得到趙遜兵敗,尹秧城失守訊息後,主動南下撤離肥城。如此便能引誘肥城守軍出城,擊潰殘餘圍城鹹軍。
第二天,天色濛濛放亮,圍困肥城的鹹軍大營飛來一騎,此騎正是趙遜派出之詐謊信使。
圍困肥城的鹹軍大都督陸敬,在聞訊趙遜被所部被晉軍兩萬騎兵殺得大敗,著實吃了一驚,其不曾料到晉軍會捨近求遠先打趙遜。
正值陸敬召集眾將商議趙遜兵敗的當天下午,再來一騎快報,說是尹秧城被晉軍以趙遜名義詐開城門,眼下已經失守。
聽到這裡,陸敬再也坐不住,火速下令圍城大軍抽調騎兵兩萬,步軍一萬,回援尹秧城,奪回糧草。
此時肥城外鹹軍調動異常,訊息很快報到太守府中焦急等待著的王碩:
“報王將軍,鹹軍中軍異動,勢有調兵撤離之象。”
“哦,可知多少人!”
“約有三萬餘人,且騎兵甚多。”
聽到這裡,王碩旋即趕赴城頭,眺望西南,只見鹹軍黑壓壓大片人馬火速撤離,城外鹹軍大營已經空有其表。看到這裡,王碩喜上心頭:
“好啊,韓老將軍果然妙計!”話音落下,王碩旋即令道:“傳本將令,各軍各營天黑之前吃飽喝足,天色一黑,城中集合!”
“諾!”
身後大都督得令,旋即傳令各營待戰。
而與此同時,趙遜所部已經抵達肥城以西十二里一無名地界,全軍已經吃飽喝足蓄勢待發,準備乘著晉軍上半夜出城之際,埋伏於肥城四周,只要晉軍敢殺出來,鹹軍就一路殺過去。
此時大軍整裝待發,百里燕正與趙遜說話:
“趙將軍,今夜攻佔肥城之後,當速速調回南下尹秧城鹹軍,而後令騎兵直取杜陽以東三百里外‘合池’,攻佔了合池,晉軍後路將被切斷,鼎煬侯之圍將得以解除。”
“合池?合池乃一馬平川之地,為何要佔合池?”
“只因合池有合池湖,合池湖在合池之北,故而晉軍若想全身而要,或是奪取合池之地,或是繞道合池湖以北。
倘若繞道合池湖以北,至少得走六七日,而晉軍失了肥城,杜陽之內糧草怕是難以維持兩月,晉軍定當要思退兵之路,尤其是合池被我軍所佔,其必然要奪回合池。
若是分兵,怕是難以抵擋鼎煬侯反撲。故而晉軍必定令騎兵一部斷後,而後大軍放棄杜陽,前去爭奪合池。如此,我軍所派兩萬騎兵,可速速退回,讓出合池,如此晉軍便喪失圍攻鼎煬侯戰機。
我軍屆時在合併一處,晉軍難及我相背,半年之內再難與我軍決戰。”
“可如此一來,晉軍若是自行退走,豈非白白錯過戰機。數月後晉軍捲土重來,到那時晉軍定多於我軍,這你可曾想過。”
“實不相瞞,在下以為,倘若韓合不能與我軍一戰定輸贏,數月後再捲土重來,晉國朝局怕是已生變故。且晉軍水軍主力與鹹軍水軍尚未在望親江上決出勝負,鹹軍多半精銳多在戰艦之上。
那時若是能先擊潰晉軍水軍,我軍則可進退自如,晉軍陸路而來,沒了水軍壓陣,我軍可再抽調水軍精銳編入步卒,屆時我軍實力可與晉軍一決高下。
再退一步,即便那晉軍殺來,我軍可徙民過江,讓出江東空地。江東若是十室九空,無人丁可用,晉軍便不得不從晉國抽調人丁運輸輜重補給,亦或者徙民於江東之地。
無論何種結果,晉國都將勞民傷財,徒增江東與晉國北地民怨。屆時我軍乘機殺過大江,便可全取江東之民,如此亦可減少我軍損失。”
“嗯,言之有理。只是此計謀劃未免過於深遠,眼下當務之急乃接應鼎煬侯脫身。就本將軍本意而言,也實不願與晉軍鋒芒決戰。只是這合池距離肥城甚遠,即便長途奔襲,少說也得五日,稍有閃失,怕是全軍覆沒!”
“因此騎兵此行不得劫掠韓合糧草輜重,需得隱秘行軍。屆時韓合得知合池被佔,肥城丟失,其必得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