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桑令》是鹹國丞相公孫嶽為了恢復農業生產,活絡商業推行的一項變法措施。
官府每年降低一半的徵糧數額徵收天賦,老百姓手裡就能有大量結餘糧食,老百姓手裡有了存糧,也就有了勞動積極性,有了生育人口的動力。
但同時,公孫嶽還擴大鑄幣,向商賈、豪強,以及有食邑、封邑的權貴個人買糧,以減輕因為減少徵糧產生的虧空,全然忽視了通貨膨脹帶來的危害。
同時還有一樣東西不再朝廷完全壟斷範圍之內,那就是布匹。
眼下鹽鐵、銅錫、煤炭為國家壟斷,糧食為半壟斷,而布匹是開放市場,同時商賈和權貴階層控制了大多數織布。於是商賈在透過賣給國家糧食獲得銅錢的同時,又抬高了布價,布的價格上漲,變相導致市場糧價也得漲。
由於生產力不高,布匹就精貴,如果再漲,來百姓手中的餘糧全被布匹稀釋。
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大量湧入鹹國的諸侯商賈,把國外的糧食賣給鹹國,在獲得銅錢之後,用國外的布匹獲取鹹國本地糧農的糧食,由此再把糧農的低價糧高價賣給鹹國。
如此一來,中間巨大的利潤被商賈、權貴吃掉,而吃掉的部分就是鹹國的國庫和老百姓的救命糧。
儘管國庫名義上似乎是得到了大量倉儲的糧食,但事實上國庫一樣需要大量採購布匹、皮革、桐油、動物油脂、松油、蠟等等,這些都是開放市場。
由於糧價、布價的變相上漲,導致商人手中銅錢大量積壓,開始拒收銅錢,或者變相拒收,轉而以糧食作為交易衡量標準,用糧食交易其他貨物,由此鹹國國庫的糧食被換出。
加之今年大旱歉收,布匹漲價,棉花漲價,動物製品更是暴漲,冬天餓死的人不計其數,追根溯源是《農桑令》破壞了生產關係,嚴重挫傷了農業生產積極性,最終反應在了今年的冬天,因為買不起冬衣活活餓死、凍死。
“這些個王八蛋,簡直該殺!”
百里燕心中咬牙切齒,這時老伯哀嘆說:
“唉……我們這等平頭百姓,哪裡懂得治國的大道理,但求能夠度日,便是莫大的奢侈。”老漢說道這裡,話鋒突然一轉問:“孩子,你今年也得有十八九了吧。看你身板,一定是大戶人家的吧。”
“在下今年十六,從小練過些拳腳,所以……”
不等百里燕話音落下,破敗的大門一聲聒噪從外踹開,一鹹軍武官奪門而入,大扯著嗓門:
“王老漢,你兒不是逃荒去了嗎,這又是何人吶!”
“劉軍頭,你就帶走吧!”
王老漢一言既出,百里燕腦子嗡一聲炸開,心想,完了。
為了口吃的,居然上了這個老漢得當,被抓了丁。想到這裡,百里燕改換歧國口音道:
“我是岐人,你等無權充我入軍!”
“哼!”鹹國武官哪裡管這些:“就憑你吃了我鹹國的糧,就活該你去充軍!來人,給我抓走!”
不等百里燕起身,屋內衝進七八兵士,一擁而上將他扣住,哪裡還有還手機會。愣是將百里燕活活拖出草屋,捆上繩索拖出村口。
“我是岐人,我是岐人!”
“他孃的,給老子老實點!”
兵士一腳踹腹,百里燕眼前一黑翻到在地。此時村口還有被抓的十多人,就像螞蚱一樣,用繩索串在一起,在鹹國武官的呵斥下,一路向西而去。
就在百里燕被抓不久,老漢和老伴偷偷來到柴房,一十四歲的少年躲在草堆下戰戰兢兢:
“兒啊,出來吧,有人替你去充軍啦。”
“爹爹,今後咋辦。”
“今後有今後的法兒,先過了今年這一關,明年爹給你說一房媳婦,好給咱家傳宗接代。”
“可我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