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年在戰場上累死累活的和人拼殺,好不容易才到了大夫爵位,現在我那小子六歲就成了大夫,等打完百越還不知道皇帝會給他賜個什麼爵位。果然人生在世,投個好胎才是最重要的。”
當趙佗收到從咸陽傳回來的訊息時,對始皇帝的賞賜頗為感嘆。
他當年羨慕人家李由有個好爹,一出仕就能有高階爵位。
沒想到他自己現在反倒成了一個恩蔭後代的好爹。
趙佗搖了搖頭,然後將關注點轉移到自家妻子以及陳平等屬下的來信。
嬴陰嫚在信裡除了關心他之外,還絮絮叨叨的說了一堆關於兒子和女兒的情況。
趙徹六歲了。
按照這時代的觀念,一般“年八歲而出就外舍,學小藝焉”。孩童到了八歲,才開始正式讀書學習。
趙佗覺得這年紀遲了些,放到後世六歲的娃娃就能上一年級,等到八歲那都能讀三年級了。
以趙徹的天分和調皮的性格,還是早一點找人管束和傳授知識的好。
否則趙佗不在身邊,還不知道幾年下來這小子會被嬴陰嫚慣成什麼樣。
趙佗也害怕自己離家太久,皇帝或是嬴陰嫚為趙徹找一些法家門徒,或者其他學派的人來做老師,日後自己的兒子會學成什麼模樣,就更不可控了。
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與其讓未來不可控,不如自己先定下方向。
趙佗出征前就已經和自家妻子商量好,等到趙徹六歲,便讓他從師學習。
至於老師的人選,趙佗已經為趙徹定好了。
張蒼。
這胖子雖然好色了一些,但好歹是荀子的關門弟子,李斯的小師弟,一身學問那是實打實的。
張蒼名聲在外,又和趙佗有交情,讓趙徹拜他為師,在各種層面上都是挑不出毛病的。
且張蒼不僅儒法皆通,還善長數術,是這個時代最頂級的數學家。在趙佗的引導下,他又自學了物理,其人博學多才又善於變通,正是一個理想的老師人選。
“讓張蒼來教導,我那小子大概能多一些科學素養吧,而且這樣一算,我家的小子也能說是荀子的徒子徒孫了。”
想到此處,趙佗頗為安心。
轉而又看起了陳平、涉間等人暗中寄來的訊息。
咸陽的朝堂現在很穩定,相比於歷史上始皇帝一會兒要東巡,一會兒要修宮殿,一會兒又要修長城,各種大興土木折騰人民的情況。
現在的這個時空裡,始皇帝第一次東巡就在彭城捱了一椎,又向趙佗保證過了,所以他現在毫無外出的心思,只安靜的呆在咸陽秦宮修仙。
宮殿不修了,長城更是因為塞北各族都被秦軍打服,沒有動工的跡象,可稱一切安好。
“修仙果然能讓人心靜,皇帝的慾望比歷史上小多了。”
趙佗讚了一聲,又想到陳平在信裡說的另一件事。
李斯的二兒子李於常到太子府走動,還對陳平找茬,雖然都被陳平機智的化解過去,終究是表露了敵意。
趙佗皺起了眉頭。
李斯是扶蘇的岳父,李於是扶蘇的二舅哥,現在扶蘇被立為太子,李氏旗幟鮮明的支援他,相互來往走動很正常。只是李於對陳平表露敵意,就有些麻煩了。
這是李於個人的意思?
還是李斯看不慣我的人在扶蘇身邊,想要讓李於將陳平趕走,好使李氏獨自影響扶蘇?
趙佗想了想,又搖頭道:“忍過去就好了,李斯已經六十六歲,放到後世早就退休了。算算時間他也沒幾年好活,讓他李氏再嘚瑟一下就是,過幾年李斯一死,李於這種人物不足為慮。”
這麼一想,趙佗心中釋然,拋開李氏的因素外,整個咸陽不管是家庭還是國家都是讓他放心的。
沒了後顧之憂,趙佗的目光再次放到了眼前的戰事上。
在曹參率領野戰曲前往南越作戰的時候,趙佗沒有閒著。
整個越地的雨季,他一直小心的防範著疫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