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軍以齊國的戰爭已經接近尾聲了,如今聯軍當中只剩下韓國這一支有生力量了。
天下諸侯都覺的秦國或者趙國,是存活在最後的力量,畢竟秦國有著強大的國力,西方的雄主,齊國稱東帝的時候,秦國號稱西帝。
從兩個國家的國力上,大體的觀看,秦國是唯一一個單獨可以與齊國抗衡的諸侯。
但是沒有人想到秦國的軍隊已經全軍覆沒了,韓國的軍隊還存活著,更讓天下人震驚的是韓國走水路,韓世傑逃離了齊國之地。
只留下殘餘的韓國軍隊在與齊國戰鬥,拖延時間,韓國士兵多線作戰,齊國切斷他們的聯絡,但是韓世傑想盡辦法,讓其短暫的聯絡在一起。
也就是這短暫的聯絡,讓韓國的力量發生了一次整合,也是這次整合讓韓世傑帶著大部分的部隊,渡船走黃河之路,離開了齊地。
離開了齊地,韓國的軍隊基本上就安全了,他們可以與齊國進行有效的談判。
畢竟齊國要在齊地消滅韓國那是輕而易舉,但是齊國要出齊地,前往韓地,發動戰爭,這對齊國而言並不會太順利。
韓國與齊國並不接壤,如果齊國要打韓國,他會讓魏國出兵進攻韓國,但是魏國經歷了大戰,齊國還承諾保護魏國,而攻擊韓國對於破敗的魏國而言雖然有利益可圖,但那需要打贏了。
但如果打不贏,大魏國只會比以前更加破敗,至於能不能贏,魏惠王已經並非當初的那個愣頭青了,仗著魏國家大業大,打遍諸侯,他現在也開始深思熟慮了。
打韓國,魏國雖有利可圖,但是憑魏國的國力能打敗韓國嗎?如今是魏弱,韓強,兩軍交戰,魏國可能陷入不利的戰局。
而伐韓,齊國能給魏國多大的支援呢?雖然齊國對韓國有仇,要打韓國,但是打了韓國,強了魏國,這齊國能願意嗎?
在魏惠王眼裡,齊國不是什麼老好人,也不是什麼愣頭青,為了一絲的憤怒,大軍伐韓,不索要任何好處,而是他魏國。
所以魏惠王會認為伐韓,並不可取,當然這些齊國也能看出來,畢竟魏惠王不是傻子。
雖然魏惠王初期做了很多傻事,但畢竟能做到君主的位置上,豈能是常人?
而且魏惠王的身邊有著不少的謀士,他們可以為魏惠王分析出很多事情來,魏國絕對不會成為齊國單純的槍。
雖然魏國向齊國稱臣,在一定的程度上要聽取齊國的意思,但是魏國畢竟是一個獨立的諸侯國,他們真心的投靠齊國?顯然不可能。
他們肯定有著自己的打算,如果魏國有機會可以吃掉齊國,或者狠狠的咬齊國一口,魏國絕對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當得知韓世傑的大部隊逃離了齊地的時候,齊小白憤怒的握著手中的摺子:“西方大秦都被我們打趴在地,主將落魄逃亡,這韓國邊陲小國,竟然帶著大軍逃離了!”
而給齊小白彙報情況的魏德賢說道:“因為我們沒有把韓國當回事,所以韓國才趁機逃離!”
齊小白深深的吸了口氣,齊國把主要的力量對準了趙國與秦國,這兩個難吃下的諸侯,其次對準了帝國軍,畢竟帝國是主軍,最後才看向韓國。
只是單純的把韓國的軍團給圍了起來,準備最後消滅,但是讓齊國沒有想到的是韓國的韓世傑趁這齊國沒有主攻韓國的情況下,他藉此反擊,聯絡被切斷的韓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