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冉看著眾人說道:“我八十萬秦甲都是這種銳士!”
“可為陛下,死,這種氣勢,這種戰鬥意志,難道懼怕那齊軍不成?”
此時的場景,不光讓朝堂上的秦國大臣震驚不已,楚國的使者上官浩也愣住了,皇帝嬴稷也懵了。
他看向魏冉,心裡在嘀咕著,這傢伙到底搞什麼鬼。
魏冉跪在地上,看著嬴稷說道:“陛下,這是我秦國東出的一次機會,如果錯過了這個機會,可能我秦國在也沒有東出的機會了,請陛下下令,東出!”
嬴稷其實也想東出,但是朝堂上的大臣們都阻止,而且反對意見很大,他不敢執意孤行。
而這個時候四貴中的嬴悝看向魏冉訓斥道:“魏冉你在做什麼,難道你是在威脅陛下不成?”
嬴悝是反戰派的急先鋒,可謂說因為嬴悝的存在,這才讓發兵東出一直是個問題。
嬴悝是四貴之一,他的黨羽遍地,更是秦國公子,朝中大臣有一半之上都是其黨羽。
曾經他是魏冉的盟友,但如今卻成為了最大的對手,原因無非是魏冉主戰,他主張苟。
兩個理念不同的人,即使關係在親密,也會出現裂痕,更合理二人還有著權力爭鬥。
魏冉手握八十萬秦甲,擁有自己的封地封爵,可謂離開了咸陽,那就是一方諸侯,這是他嬴悝遠遠無法相比的。
曾經因為有共同的對手嬴稷,在加上太后意願,他們聯合在了一起,但如今魏冉與嬴稷走在了一起,對於其餘三貴有些偏離,這讓魏冉逐漸成為了三貴的對手。
他們認為魏冉是叛徒,同時嬴悝想頂替魏冉成為大秦帝國新的權臣,曾經他可以登基,但是他已經無法在踏上那個位置了,所以他退而求次,只希望能成為大秦的權臣。
而魏冉權力越大責任也越大,曾經外面很亂,三晉還未一體,他尚可在這裡爭權奪利,同時又對三晉重拳出擊。
如今三晉納入了齊國的版圖,齊國的鐵騎已經對準了大秦帝國,如果還想之前那樣,大秦帝國那就毀滅的更快。
他知道身在其位,就要為其謀利,他是大秦帝國的封爵,大秦帝國的第一權臣,他需要守護著大秦帝國的這片江山。
而他認為守護最好的辦法,那就是東出,嬴稷也是這麼認為的,這樣鬥了很長時間的外甥與舅舅,最終走在了一起,他們一起探討國事,緩和其中的關係。
魏冉這麼做,其也是早有安排,他知道楚國使者來秦,他覺的這是一次逼迫群臣與他和皇帝站在一條線的機會。
他讓死士在朝中展現不怕死的精神,展現他八十萬鐵甲無懼死亡的精神,同時讓嬴稷同意他的觀點,如果有大臣反對,那他就武力逼迫。
此時秦宮中有著一萬秦之銳士,這是昨天夜裡,魏冉安排的,當時他把這個安排告訴了嬴稷,嬴稷不知道魏冉要做什麼,但是他覺的這麼安排必然有他的道理。
更何況宮內有五萬秦之禁軍,魏冉安排一萬人來,要想謀反也是很困難,更何況他這些日子和魏冉是親密期,他不認為魏冉會去造反,他只會覺的魏冉這麼安排那必然有他的道理。
魏冉這麼安排,實則就是今天的武力威脅,如果有人反對,反對激烈,那就給他安排個重罪,斬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