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掌握整個趙國的時候,趙勝的心中還有些一絲的竊喜,畢竟他也是無冠之王了,在整個趙國中,即使趙國君主趙何,那也是得禮讓三分,尊他為一聲‘叔父’,這是何等的權威。
但是享受的權力有多大,那麼責任就有多大,他趙勝這權力帶來的紅利沒有享受多久,卻背上了一個艱鉅的責任,那就是挽救趙。
他一直在忙碌著,希望力挽狂瀾,讓趙獨存,但是面對強大的齊國,他的心中也是倍感到壓力,如今他與齊糾兩軍對壘,多次贏得了勝利,但是齊糾的軍隊根本沒有收到什麼實質的傷害,這都是來自於齊國那背後強大的國力。
反觀他趙國,一但失敗,一場小敗,那都是一次十分嚴重的重創,這個重創,這個重創十分有可能延伸,一但延伸,那麼代表著他們就是潰敗,代表著就是邯鄲城失守,一但邯鄲城失守,那麼趙國基本上就可以宣告滅亡了。
“公子,不必悲傷過度!”趙勝的一位門客看著趙勝說道。
趙勝無奈的嘆息著,然後看向他說道:“我如何不悲傷啊?我手底下最強的將軍,最悍勇的將軍,馮狄他戰死了!”
“我大趙的未來該何去何從呀?誰能幫我擋住這齊國的進攻呀?”趙勝看著他詢問道。
這個門客低下了頭,隨後趙勝再次詢問道:“秦國的援軍還沒有到來嗎?難道他們真的打算讓我們趙國獨自面對那齊國嗎?”
這個門客低聲說道:“秦國試了一次突襲,但是在齊國的圍堵下,函谷關之戰,最終秦國失利,損失五千兵馬,而撤回函谷關!”
秦國試了一次突襲,他們想擊潰一次武士軍團,然後悲傷支援趙國,但是在他們出關後,他們就迎面與武士軍團戰鬥。
函谷關一戰,規模雖然不大,只進行了一夜的戰鬥,最終秦國敗,函谷關外面三十里,成為一片焦土,五千秦軍戰死。
而武士軍團雖然想越入函谷關,但是秦國反應的快,最終齊軍沒有進入函谷關,但是這樣讓秦國深深的體驗到了一次齊國的強大。
尤其是那戰火營的強大。
秦國想夜晚突襲齊國,但是武士軍團早有準備,在他們突襲的時刻,齊軍陣地一片火光,隨後他們迎來了一頓炮擊,在破擊的轟炸下,他們可以說戰鬥頻繁失利,而他們函谷關外的陣地,也成為了火海。
齊軍發動了一波衝擊,直接擊退了他們,要不是主將反應的及時,也許齊軍已經進入函谷關了。秦國的關中要地,就展現在了齊國的狼口之下了。
對於秦國而言,雖然失敗了,但也是慶幸的,因為齊軍沒有進入函谷關。
當然齊國的主要目的,是防範秦國東出,這一戰齊國贏得了勝利,阻擋了秦國的這個想法,而且也讓秦國見識到了火器的力量。
五千士兵的損失雖然不多,但是他們卻給齊軍帶來的傷亡,卻不到十個。
這主要是齊國炮擊轟炸,秦軍出現潰敗,等武士軍團出征的時候,已經是處於收割的階段了,秦軍基本上是在逃跑的路上,而武士軍團是在追趕收割,所以傷亡比例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