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教育的時間不長,但畢竟是做過嬴稷老師的人。
這種人物,魏冉即使在權柄秦國也不敢得罪,但是如今王翦這些年的表現與他的身份完全不相等。
大秦帝國軍隊的軍神,頂樑柱,面對敵軍,大勝竟然一場都沒有,主動迎戰就兩次,而且皆以失敗告終,一直採用建造工事,持久,拉鋸的戰爭。
不說能不能趕走敵人,但是消耗資源卻是龐大的,王翦的戰法,十分消耗糧食,而且對糧道的要求和後勤的要求也是異常的高。
而滿足這些,就需要龐大的資金,可以說這些年來,秦國付出的錢糧是十分龐大的,雖然晉國境內空虛,但是秦國至少消耗了晉國三倍的經濟。
但是三倍的經濟,沒有贏得的意思,反而越戰越有敗的情況,這個王翦是說不過去的。
其實王翦也是十分想主動出擊,畢竟他也知道持久,建造工事,雖然敵軍很難攻破,但是他也很難打出去,戰勝敵人,更是一個異常困難的事情。
他所等待的就是對方糧草睏乏的時候反擊,但是打到了現在,敵軍後方糧草雖然睏乏,但是人家以戰養戰,而且後方無論發生什麼,都在保證敵軍的糧食。
而且魏無忌幾次與他決戰,但是他都避戰,而且幾次差點無法避戰,迎來大敗。
王翦從未這麼屈辱過,但是他的戰略其實是沒有錯的,那就是消耗對方的資源,晉國雖然合一,但是糧草的資源是不如秦國的,畢竟秦國有巴蜀之地,而且關中糧倉也沒有丟。
這些都是秦國的資源,巴蜀之地雖然在關外,但是卻連線著關中,而且楚國並沒有封鎖巴蜀之地,而關中的項家與晉國雖然幾次想攔截這個糧道,但是這個糧道異常的艱險,他們幾次去截獲這個糧倉,但都以失敗而告終,久而久之,只能放棄。
雖然放棄佔領這個糧道,但是在這個糧道中,魏無忌也是經常使絆子,比如十袋糧草,到王翦的手中,多的時候只有三袋,少的時候只有一袋。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王翦的消耗是巨大的,但是無論如何,也得保證前線的人,有飯吃才行,
當然王翦也不能只靠巴蜀之地的糧草,畢竟從巴蜀雖然能運來糧草,但是到手的並不是很多,所以他還需要吸取關中重要糧倉的糧食。
這關中糧倉是在魏冉的手中,死死的把握,因為他要用這糧倉的糧食與晉軍來場住的決戰。
他並沒有把一切寄託給王翦,雖然他開始是十分相信王翦的,但是戰爭打到最後,魏冉意識到了,王翦是信不過的,或者說把一切壓在王翦的身上,那與自殺沒有任何區別。
他手握糧草雖然支援給王翦,但同樣也不是全部支援,如果全給了王翦,誰來養他的兵呢?
當然他也要保證王翦的糧食是夠用的,如果不夠用,王翦如何給敵軍打呢?雖然他不看好王翦,但是對於王翦的後勤,他還是做的十分好的。
雖然不多給糧草,但也沒有少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