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的槍法可以說也是達到了很高的境界,只不過,他的槍法還有很大的空間。
如果真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他面對孫霸,又豈能是被如此碾壓呢?
孫霸如此年輕,成為萬人敵,靠的是天賦異稟,天生神力,如果他的錘技也達到了更強的高度,他會逼一般的萬人敵更加強悍。
李信與孫霸再次相互衝上去,孫霸用雙錘夾住了李信的長槍,然後力量加大,李信的長槍瞬間脫手,直接把李信的長槍甩到天上去。
孫霸一錘子砸向李信的腦袋,李信閉上了眼睛,不過,孫霸並沒有真正砸在李信的腦袋上,他給了李信一個活路。
李信睜開了眼睛,看到四周出現了齊國士兵,把他捆綁了起來。
李信知道自己被活抓了,這對於一位將領而言,被活抓那是恥辱。
但是他除了接受這份恥辱,他又能如何做呢?他根本不是孫霸的對手,想自殺,恐怕現在也已經沒有了機會。
李信被活抓,大大的壓制了趙國軍團計程車氣,戰爭已經接近了尾聲,趙國大敗,河口失守。
齊國士兵斷掉了趙國主軍大旗,而李牧潰敗而逃,齊國士兵得到河口後,雖然追趕,但是並沒有徹底消滅李牧。
打贏這場仗,把李牧軍隊打潰敗,已經是很消耗力量了,如果繼續追擊,很容易困獸猶鬥,讓對方反敗為勝。
李牧在,那麼趙國的軍隊,斷然不會輕易的全部潰敗,依然有著可以與齊國一戰的力量。
李牧在潰敗的時候,組織有效的抵抗,幾次斷了齊國的節奏,所以沒有形成大逃亡的局面。
不過李牧之前的主軍大營失守了,李牧潰敗三十里,可以說這一戰把李牧徹底的驅趕到了鉅鹿城之外,讓李牧紮營在遠離鉅鹿城的位置,而且河口失守,代表著糧草要從陸地運輸,如果李牧在缺糧的情況下經受不住齊國的幾次進攻,那麼李牧失敗也是遲早的事情。
孫武也是抓住了這一點,他沒有讓大軍對李牧進行大規模的進攻,他知道李牧接下來要面對缺糧的局面。
沒有了糧草,士兵們戰鬥力必然底下,到時候他幾次騷擾進攻,很有可能打潰李牧的軍團,讓其內部出現譁變。
到時候他大軍壓境,能讓李牧在內部出現問題的時候又遭遇外部的猛烈攻擊,到時候兵敗如山倒是必然的。
如果這個時候一直髮動猛攻,對方會困獸猶鬥,殊死一搏,這是很不划算的。
孫武發動這次鉅鹿城之戰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斷掉李牧的糧道,讓其無法從水路運輸糧草,順便斷絕了李牧的糧倉。
這些戰略都已經達到了,李牧處於困境之勢,接下來,只需要慢慢的消耗,注意著陸地運輸糧倉的情況。
那麼戰爭的勝利只是時間的問題,畢竟李牧缺少糧草,他孫武並不缺少糧草,消耗戰鬥,李牧是十分困境的。
即使李牧得到了第一批陸地糧草,但是陸地運輸時間十分長,那第二批呢?如果這期間,齊軍在騷擾呢?你李牧該如何面對呢?
你能保證每一批都能成功的運輸到你的營地嗎?
水路河口,因為水路有趙國把持著,齊國不好從中騷擾,所以只有攻破河口一條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