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魏惠王能挺過這個喪子之痛,那他魏無忌與魏惠王的關係,恐怕也會無法如現在這樣,關係融洽了。
肯定會有著各種的矛盾,他恐怕又得回到信陵,但是如今的魏國,他魏無忌自認離開不他。
如果他魏無忌離開了,坐看這魏國衰落,滅亡,他為魏無忌為魏國公子,又能如何獨善其身呢?
惠施看著魏無忌再次說道:“望信陵君,能慎重考慮!”
魏無忌沉默了很久說道:“我慎重的考慮,考慮,你先回去吧!”
惠施看著魏無忌那一臉沉重的樣子,惠施便知道,他的話,魏無忌聽進去了,不然也不會露出如此慎重的表情。
惠施知道,只要魏無忌孰輕孰重的考慮考慮,必然會在明日的朝堂上,和他站在一起。
惠施放下了碗筷,抱拳道別了魏無忌。
翌日,魏國,大梁,魏宮。
魏國朝堂上,再次為魏嗣的事情爭吵起來,而惠施站出來看著眾人說道:“太子必須要救!”
一個大人看向惠施:“魏嗣讓魏國承蒙如此之大的損失,我魏國沒有問罪於他,就已經是開恩了,怎能再去浪費金錢,割地,有損魏國尊嚴的去救他呢?”
“太子雖然給魏國帶來了很大的損失,但是這都是建立在太子想給魏國有所建樹的情況下!”
“魏嗣身為太子,一心為魏國所著想,想為魏國有所建樹,這是可嘉獎的!”惠施看著朝堂的人說道。
“我敢問這位朱大人,你身為魏國中卿,與魏國宗室聯姻,與我魏國宗室有著連襟的關係,你可想過,為魏國做一些建樹呢?”
這位朱大人聽到後,冷哼一聲:“當然想過!”
“那麼我問大人,做過什麼建樹呢?”惠施看著這位朱大人問道。
這個朱大人頓時沉默了,這些朝堂之上的人,有所建樹的並不多,都是因為魏國的制度原因,他們才能成為魏國的中卿,少卿,上大夫。
如果不是魏國制度的原因,這群人怎麼可能擁有如此光鮮的身份呢?
魏國的這個制度在成立的那一刻,便有利有弊,有利在,他可以為魏家人吸收各種人才。
魏家也的確是這麼做的,與那些有才之人聯姻,讓他們成為魏家人,為家做事。
這也是惠施能成為魏國上卿的原因,在他來到魏國後,他立馬娶了魏國的一位公主。
可以說惠施也是魏國宗室之人。
這個制度利就在這裡,可以讓天下士人能為魏家效勞,這樣能保證魏家,魏國的人才是充足的。
但弊端也有,因為都是魏家人,魏國朝堂上是很排擠那些與魏國宗室非親的官員。
有的官員是魏國人,但非魏家人,他們想為魏國做些事情,但因為與魏家沒有關係,他們受到了很大的遏制,讓他們無法去實施報復,讓他們在朝堂上受到各種欺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