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無忌知道這秦國與齊國也早已經發覺這個潛在的危險了,他們不會看著魏國被滅掉的。
這也是為什麼魏無忌來到齊國後,並沒有主動去找齊小白,他知道齊小白也會來找他的,這場結盟,看似對魏國有著巨大的好處,但是對於齊國也是有著很大的好處,他可以有效的為齊國正面的擋住趙國與楚國的威脅。
同時如果齊國想西進,魏國可以幫助齊國一起對付趙國,當然領土會瓜分,楚國想結盟趙國,瓜分魏國,從而入駐中原,同然齊國可以利用魏國,瓜分趙國,入駐中原。
同然魏國也可以藉助齊國,完成三晉的一統,魏國已經沒有了以一國之力滅韓趙兩國的能力,但是藉助齊國和秦國,未必不可以滅掉趙國與韓國。
對於魏國而言,他與齊國瓜分趙國,得到不了大面積的領土是無所謂的,他只要得到趙國的馬場和草原即可。
這兩個地方,齊國是不重視的,但對於魏國而言是十分重視的,得到了這兩個地方,就等於魏國可以組建強大的騎兵。
配合獨步天下的魏武卒,魏國的軍力會更上一層樓。
而齊國想得到的是趙國的要塞城池和趙國的人口,因為齊國有著自己的馬場,對於趙國的馬場並不是很重視。
他想要的是趙國的人口,驍勇善戰的趙人,所以魏國與齊國的利益是不衝突的。
當解決了趙國,魏國同樣可以瞄準韓國,到時候與秦國分了韓國,對於魏國而言,他要得到的是韓國的兵器庫,其餘的都可以讓給秦國。
而對於秦國而言,他們是想得到韓國的中心要地,他們想以這裡為根據地,做為東進的大本營。
因為秦國東出是需要很大的運輸成本,一但失敗,那都是沉重打擊,損失也是異常的高昂。
不過一但得到了韓國的中心要地後,他們就可以以此為根據地,對東部地區一點一點的蠶食。
而魏國得到了趙國的馬場,韓國的兵器庫,雖然沒有晉國的版圖那麼大,但是他得到了晉國的核心,財富,武器,騎兵要地。
魏國至少是恢復了三晉十分之七的力量,到時候他可以與齊國,秦國,楚國周旋。
當然因為趙韓有著楚國這個巨無霸的盟友,對於魏國而言,吞併趙國與秦國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他需要和齊國與秦國聯合擊打楚國,把楚國打的癱瘓後,才可以去對趙國還有韓國出手。
這個三國同盟真正的敵人,其實是楚國這個巨無霸,而且是吳起改革後的楚國。
其國力雖然不能發揮到百分百,但至少已經可以發揮到八分之七十,八十的國力。
這百分之七十,八十的國力也足夠齊國還有秦國吃一壺的了。
對於秦齊魏三國同盟而言,只要正面擊敗一次楚國,那麼天下就任由他們瓜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