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月打算放權,其實也是為了防止自己因為權力和自己的兒子徹底成為對立的一面。
縱觀歷史上,有多少人為了那權力,殺父弒兄,縱然她是秦昭王嬴稷的母親又如何呢?真到了她與權力想衝突的那一刻,秦昭王不是不可能做出來弒母的事情來。
親情在權力面前,顯得有些微薄,雖然聖人孔丘一直講親情,仁愛,仁義,等事情,但是人的慾望是真的,權力引誘人的慾望,當這些慾望被引發出來,這道義,親情什麼的算的了什麼呢?
放權,是為了防止這種事情,發生在她的身上,讓她去殺秦昭王,她是做不出來,畢竟那是從她身體裡出來的一塊肉啊。
她做不出來,但是她不敢保證這嬴稷能不能做出來這種事情。
歷史上的歷代雄主,都是心狠手辣之輩,他們對情和義看的都很輕。
當然放權,並不會把所有的權力都放給秦昭王,因為她雖然是個女人,但是對權力她也有著獨愛,她是秦國的攝政王太后,手握著秦國真正意義上的至高權力。
任何人都無法抵擋得住權力的誘惑,而羋月一介女人,當嘗試到了權力的美妙後,她也深深的陷入其中。
只是羋月雖然陷入當中,但是對自己的兒子還有著一絲的母愛。
她可以不會殺害嬴稷,但是當嬴稷威脅到她的權力,囚禁起來也不是不可能。
魏冉和羋月還不同,魏冉只是想當個權臣,說來說去是臣,而羋月有著王的想法。
如果不是她不姓贏的話,怕是早已取秦代之,成為帝國曆史上的第一位女諸侯。
當然羋月曾經也與魏冉商議過她登基為王,不過這個一直支援他的弟弟卻選擇了搖頭。
魏冉現在雖然把控著朝政,四貴之首,有兩個是姓贏的,這兩個雖然也是羋月的兒子,但是他們對羋月沒有什麼太大的感情。
在加上他們姓贏,他們雖然是羋月的兒子,他們不會同意羋月當王的,至於嬴稷,他更是不會同意,因為他有著自己的遠大抱負,如果羋月稱王,他還如何施行遠大的抱負呢?
而秦國內還有著贏姓宗室,這一群人聯合起來也不容小視,羋月想稱王,必須要解決這群人,然而解決這群人就會讓秦國爆發內戰。
秦國不是楚國,楚國爆發內戰後,有保王黨們,而且熊氏家族內部也手握著雄厚的兵力。
而秦國內戰,那就是贏姓宗室與外戚勢力的一次較量,從整體上來看,外戚勢力根本不是贏姓宗室力量的對手。
雖然魏冉現在把持著朝政,但是他知道,如果他做出來傷害贏氏一族的事情來,這群贏氏家族的人還是會站出來的。
秦昭王也想過拉攏贏姓的家族幫自己奪權,從整體上來,這群贏氏家族是會幫他的,但是贏姓家族對於秦昭王並不是很認可。
他們認可的是嬴蕩,但是嬴蕩舉鼎而死,一時沒有人選,魏冉在從中插手,攪亂,打亂了贏氏家族的佈局,不得不立嬴稷為王。
因為對秦昭王的不認可,他們沒有選擇在政務上支援秦昭王,讓其與羋氏一族相互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