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外,楚軍大營。
楚懷王熊槐砸著桌子,氣憤的大罵道:“這無顓真是個縮頭烏龜!”
楚懷王親自上陣,也只是帶著軍隊成功上了城樓,但是依然沒有攻破宣城,這幾日楚軍損失的是不少……
可以說,要不是齊軍已經攻破了彭城,抵達了姑蘇城即將到達會稽了,這楚懷王也許就退兵了。
但是他現在根本不能退兵,退兵會讓盟友齊國怎麼看?別的諸侯國怎麼看他楚國?會說他楚國不過是外強中乾罷了,看著很強,其實很弱……
這場戰爭雖然只有三個國家捲入,但是整個周帝國的諸侯國都觀摩著這場戰爭,想知道這越國會被齊楚兩國瓜分,還是力挽狂瀾,衛國成功與齊楚兩國簽署停戰協議。
當然三雄是十分願意越國成功衛國,畢竟這樣楚國的背後會有著一個勁敵,他們中原的壓力也會小些。
如果不是趙國想解決中山國這個隱患,也許三雄會與越國簽訂協議,幫助越國分但楚國的軍力。
畢竟敵人的敵人可以成為朋友,這是自古以來的道理……
但是趙國更在意中山國這個隱患,楚國雖然吞下越國,國力會大增,還有齊國這個盟友,在未來的中原戰場上肯定會比往日強大許多。
但是中山國不滅對於趙國來講是一個定時炸彈,畢竟這中山國是在這趙國的境內。
而且中山國雖然是國中國,但是非弱國,他們的軍力十分強大,因為有著趙國這個勁敵,他們一直全民皆兵,抵抗著趙國。
而因為外面的楚國,趙國不得不對中山國談判,而中山國也藉助著楚國入侵中原,一直在內部襲擊著趙國,中山國復國以來一直侵吞著趙國的土地,企圖在內部滅掉趙國。
曾經中山國被魏國所滅,後來在趙國土地裡復國成功。
而如今楚國沒有在給壓力在中原,而是打東方越國,趙國覺的這是一個機會,開始與韓魏兩國合軍入侵了中山國。
此時在周帝國內,越國正在發生著衛國戰爭而中山國同樣在全民皆兵抵抗著三雄的侵入。
中山國向燕國發了求救資訊,而燕國卻選擇視而不見,燕國不想與三雄為敵。
三雄合縱的綜合國力可以說比楚國還要強上一倍,他燕國不想為了一箇中山國與三雄徹底翻臉。
中山國的復國其中也有著燕國的影子,當年楚國的戰略還不是中原,趙國一直在與燕國交戰,燕國便支援中山國在趙國境內復國,後來楚國第一次入侵中原,三雄意識到了楚國的強大,他們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是這楚國的對手,他們三個中原老冤家不得不合縱一起抵抗楚國。
畢竟楚國對中原國家的威脅太大了,而中山國也是在楚國的第一次入侵中原成功復國,而燕國也藉著楚國入侵中原的機會掠奪了趙國的大部分土地。
後來三雄合縱後,燕國也不敢與趙國為敵了,只是一直在暗中支援著中山國讓趙國內部不安寧,削弱著趙國的實力,而他轉而入侵東方的齊國……
而此次三雄合軍,一起進攻中山國,他燕國不得不放棄自己扶持起來的這個國家,公然對抗三雄,他燕國不敢,也沒有這個實力。
燕國雖然號稱武燕,諸侯國第一強大的軍隊,但也不敢輕易的去打合縱後的三雄,如果是一個一個的打他燕國還不懼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