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大人。”
“見過蘇縣令。”尉氏縣令蘇冬剛剛出現在門口,李縣丞與狄仁傑便站了起來,一前一後的拱手行禮。
這位蘇縣令看起來與李縣丞年歲相當,都是四十歲上下的模樣。不過相比李縣丞的儒生扮相,身形有些富態的蘇縣令未著官服的時候,笑呵呵的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富家老爺。
“後宅不比前院,不用這麼多禮數,都坐吧。”
待蘇縣令在主位坐下之後,李縣丞與狄仁傑才在一旁坐下。
“對了,繼文你怎麼有空過來了,本官記得張家那邊不是有些麻煩事情要你從中調解,可是調解好了?”李縣丞剛剛坐下,蘇縣令的問題便來了。
“大人說的是,張家是有些事情,不過眼下都都調解好了,要不然下官也不敢回來。”
“呵呵,原來是這樣。”雖然兩人的關係有些緊張,可畢竟沒有撕破臉皮。尤其是今日當著狄仁傑的面,蘇大人更不便如往日那般話中帶刺,只好不置可否的說了這麼一句。
“張家那邊到底是什麼事情?”想了一下,蘇縣令便問起張家的事情來了,似乎是忘了還有一個狄仁傑在一旁等著提交官憑的事情。
李縣丞彷彿並不意外,先是給了狄仁傑一個不急的眼神,便一臉輕鬆的說到:“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大人您也知道,張家最近一直的籌備自家少爺的婚事,今日剛好就是兩家人請期的日子。”
“按說這六禮中的納彩、問名、納吉、納徵都過了,請期定日子並不應該惹出事端。可是沒想到,原來那個姑娘家在納吉訂婚之後,家中的哥哥便與自家父母說過,納徵時聘禮要多要些,以便他日後娶妻納妾所用。”
“那姑娘的父母當時也是這般想的,所以便一口答應了下來,也拜託了族中有名望的老人去張家委婉的表達過這個意思。”
“張家的老太太曾見過那姑娘幾面,心裡著實有些喜歡。所以知道這個事情之後便吩咐下去聘禮多給些,既然母親有命,張家的老爺在下聘的時候便非常的大方,僅是肥水田便送了五十畝,還有咱們縣裡的鋪面三間,其他的錢糧、絹帛等物更是不計其數,聘禮的單子也是寫了數張白紙。”
“然而,那姑娘的哥哥前幾日回到尉氏縣之後,不僅沒有因為豐厚的聘禮高興,反而得寸進尺,想要更多。所以今日便鬧了起來……”
李縣丞說完,別說狄仁傑了,便是在尉氏縣已經做了三年的縣令的蘇大人都有些目瞪口呆的說到:“沒想到竟有這種事情。”
李縣丞剛想說話,門外突然走進來一個下人。
李繼文看到來人,眼中閃過一絲笑意,便閉口不語,只是靜靜的看著那人低頭在蘇縣令耳邊耳語。
也不知道兩人究竟說了什麼,只能看到蘇縣令皺著眉頭,似乎是不經意的掃視了一眼李繼文與狄仁傑做坐的位置。
“繼文你陪狄公子在這裡少做片刻,本官去去便回。”說著,便站起身要往門外走去。
李繼文和狄仁傑同時起身相送,狄仁傑規規矩矩的說了一聲:“蘇大人請便。”
“等等,下官還有一件急事要與大人分說。”蘇大人剛剛抬腳邁步,李繼文突然冒出來這麼一句。
蘇冬心想自己浪費了那麼長的時間聽張家那點破事就是為了等下人的回報,眼下下人的回報都來了,哪裡能讓李繼文就這樣提出來狄仁傑的事情。所以當下便說到:“不急,我去去就回,有什麼事情待我……”
“那個,大人,下官說了那麼多的話,有些口乾舌燥,您能不能賞碗好茶。”出乎蘇冬的意料,李繼文開口並沒有說出狄仁傑的事情,反而只是討茶這麼一件小事。
愣了一下蘇冬便輕笑著罵道:“說的好像這後宅你是第一次來一樣,還討茶。行了,看在你浪費唇舌調解了張家的事情的份上,本官今日讓你吃些好的。去,把老爺我新得的義陽茶泡一壺送過來。”
吩咐過後,蘇大人便帶著下人離開了正廳,只留下狄仁傑與李繼文二人。
“不用急,只要等上一會兒,蘇大人就會回來要你的官憑查閱,你現在不妨先把官憑找出來。”
趁著房內只有他們二人,李繼文便小聲勸解狄仁傑。
狄仁傑並不著急,他只是有些不解。
他實在是沒有想到,一個小小的尉氏縣,竟會是這個樣子。就連簡簡單單的遞交官憑,都被人敷衍。
“多謝李縣丞,我並不心急。”狄仁傑隨口客氣了一句。
“對了,李縣丞剛剛的事情並未說完,不知道方不方便繼續跟我說一說張家的事情”
李繼文一愣,便笑著說道:“既然狄公子想聽,那我便說與你聽聽。”
這一邊兩個人一邊喝著好茶一邊聊著張家的故事。
而後宅的另一間房裡,蘇大人則是沒有心情喝茶。別說喝茶了,這位蘇大人在見到曹覓之後,恨不得把手中的茶碗都摔了。
“曹覓,是你信誓旦旦的保證能湊出錢五百貫,魚口綾十匹,本官才使了力氣將你從縣尉提到主薄的位置上,可是眼下湊到的銀錢不過百貫,魚口綾更是隻帶回來一匹,你說,你要本官如何信你!”
“大人息怒,主要是下官也沒有想到,那姓吳的做了主薄那麼多年,竟然會是家徒四壁。不過大人放心,下官這幾日已經在想方設法的聯絡,想必要不了幾日便會有魚口綾送來。”曹覓再次信誓旦旦的保證道。
蘇冬雖然不願相信,可出了上次的事情,他與曹覓已經算是一條繩子上的螞蚱了。“對了,張家最近在辦喜事,你看看能不能從他家想想辦法,就算他家那邊不行,從那姑娘家使些力氣也好。”
曹覓忙不迭的答應下來,連聲說道:“大人放心,一個月內我定然把東西備齊,方便大人帶去汴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