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土有座名震天下的高山,其名為踏仙峰。
有一說此山當中曾經有一位人仙坐化,不過境界既然已經來到了人仙的境界,自然是長生不死不滅,所以大家才只當做是笑談。還有一說,有一位人仙由此離開天上天去往更高處,在許多境界不低的修行人眼中這更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人仙已經是最高,難不成還有更高?
真是無稽之談。
不過因為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傳說,此地還是吸引了不少修行人。他們可以登山,卻不能走過半山腰的那尊雕像。其中緣由,很多人避之不談。經由口口相傳,也就成為了不成文的規矩。即便是聖人,行到半山腰處也只能讓視線沿著山路向更高處瞧去,而後轉身下山。
今日踏仙峰下起了小雨,更是煙霧繚繞,讓得本就神秘的山峰更蒙上了一層引人薄紗。
一位精神抖擻的老人撐著一把已經有年歲的油紙傘從山路向上走去,他的步伐並不算快,但他似乎並不在意周遭的景色。遇到人了便伸出手來輕輕將對方撥開,還頗為客氣的到了一聲借過。既然是有修行人的地方,自然少不了明爭暗鬥。更何況踏仙峰上沒什麼規矩的約束,只要不走入半山腰之上就好。
“你小子究竟用了什麼手段,竟然能夠將我們小姐迷了心竅,非得要跟你私奔!”
不遠處有一道聲音傳來,老人循聲望去,看到一眾身披價值不菲的鎧甲的侍衛一眾排開,將那瞧著年輕的一男一女給圍了起來。老人抬起頭看了一眼天空,自言自語道:“時間還早,去了上面閒著也是閒著,還不如在這裡待會,起碼能白看上一場戲。”
這樣說著,他便向著那邊走去。
周圍已經圍了許多人,老人擠到最裡面,與身旁的人輕聲問道:“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啊?道友若是不嫌棄的話,能否幫忙解釋一下?”
那人一瞧是個不起眼的糟老頭子,起初並沒有搭理。但等過了一會,似乎也是覺得就這麼站著是在太過無聊了些,便將事情的前因後果一併告訴了老人。
原來在這踏仙峰方圓千里,最有勢力的便是那流欽宗。宗內高手如雲,尤其是宗主,據說在甲子閉死關之前便已經是那有妙術傍身的修行人了,前些年出了死關已經被外界當作是臻道境界看待。而這流欽宗的宗主又只有一個女兒,視若掌上明珠,即便是想要天上的星星,這位宗主都得想方設法摘下來。然而等到他出關的時候,卻得知自己的女兒已經喜歡上了一位青年。本來是無可厚非的事情,錯就錯在那名青年是個天資很差的廢物。此生能否跨過那道仙凡之隔都說不準,就更別提能否在仙人五境上一日千里了。因而流欽宗的宗主才會棒打鴛鴦,起初他也並未做些過分的事情。反而好言相勸讓青年離開自己的女兒,並且承諾給其一筆價值不菲的財寶,讓他走出宗門之後就靠著這筆財富謀生。
可誰知道青年不僅沒有接受這筆財寶,反而帶著流欽宗宗主的女兒私奔了。這下可著實惹惱了這位臻道境界的修行人,伴著他的雷霆怒火,自然是流欽宗的傾巢而出,終於在踏仙峰上將他們給攔了下來。因為顧忌宗主女兒,這些侍衛才遲遲沒有動手。而是將訊息傳回了宗門,等到宗主親自趕來,一切就見分曉了。
青年將宗主女兒死死的護在身後,輕聲安慰道:“放心好了,郭雅,我是不會讓別人把你從我的手中奪走的。即便是你的父親也不行,除非我死了!”
此時的郭雅已經哭得梨花帶雨,她近乎是哀求著說道:“李閔,我求求你了,你趕緊走吧。有我在這裡攔著,他們不敢去追你的。大不了……我就以死相逼!”
青年李閔苦笑一聲,緩緩說道:“走?走去哪裡?”
他搖著頭,繼續說道:“我哪都不走,就留在這裡,哪怕是能多一會看著你也好啊。”
老人聽著兩人的對話,輕輕嘆出一口氣。他上前一步,走到侍衛們的身後,好言相勸道:“我說諸位,你們難道就這麼不通人情嗎?多麼難得的戀情啊,怎麼就因為那青年的廢物,你們就要打殺他呢?老夫活了這麼久,眼睛裡進不了沙子,你們今日若是非得這麼去做的話,那就得過了老夫這一關!”
這一番話對於李閔來說無異於是久旱逢甘露一般,在他經常看的那些上,就多有描寫到主角遇難命不久矣,幸而得到過路老人的相助。只不過瞧那老人的面相,不似一般中所寫的仙風道骨。尤其是身著的麻布衣裳,縫縫補補,拿到當鋪典當的話恐怕連一顆銅錢也不值。
他狐疑的瞧著老人,百思不得其解。
而在此地等待的已經很急躁的侍衛扭過頭去,一聲大吼:“趕緊給老子滾,不然等會一併將你給殺了!”
老人當即向後縮了幾步,重新回到人群當中,嘴裡還高呼著兩個字:“得嘞!”
圍在周圍的人瞬間爆發出狂笑,而之前耐心為老人講解此事的那名修行人更是調侃道:“怎麼不見你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臻道境界的修行人,不該這麼膽小才是啊!”
老人冷哼一聲,沒好氣的說道:“老夫可不是臻道,而是如假包換的聖人!”
“你怎麼不說自己是人仙啊?”那人繼續說道。
老人故作驚訝的說道:“這都讓你給看出來了啊,小夥子,你很有前途啊!”
那人懶得理睬這麼個丟人現眼的老頭,轉過身子,換了一個位置繼續看戲。
老人正是已經離開了自己湖心島的李驚雲,劍修趕路本就一日千里,更何況能夠讓腳下山河只為一線之隔的大劍仙。與另外三位不同,李驚雲不喜歡直接落在山頂,每一次來到這座踏仙峰都是沿著山路向上走,不急不慌。至於那界定著半山腰,警告著旁人入之便死的雕像。其實也跟他沒什麼關係,只是千年前偶然在這裡傳授了一位少年郎如何使劍才能做到更快,而被那個少年感激在心,才特地豎起了那尊雕像。在當初少年的心中,人仙豈能與修行人一起?若非李驚雲一再阻止,整座踏仙峰也就不會如同如今一般熱鬧了。
而每次當李驚雲走過那道雕像的時候,正正好好一百步,那已經是大臻道境界的已經由少年變為老人的劍修便會走出,行三叩九跪大禮,就算李驚雲想要阻止都不行。
而兩人,每一次的對話也完全相同。一字不多,一字不少。聚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