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的對抗依舊非常激烈,但比分上百已經是常事。
快船和馬刺的幾場比賽中,場場得分都有破百。
放10年前,季後賽兩隊8090分是常態,70分都是有的,破百反而很少。
當進攻越發被強調時,總體得分增加,比賽節奏加快,球星、老將的作用相對會被削弱。
你那點經驗和幾個攻防回合的貢獻,沒有那麼重要了,尤其是一些上代的過氣球星定點三分能力不足,成為了做配角的硬傷。
而且,進攻節奏快,老將很容易跟不上節奏,要跑的回合太多了。
不像90年代末21世紀初,因為進攻空間狹小,巨星單打盛行,比賽節奏慢,有時候陣地戰只要站著不動看核心單吃就行,現在這樣的情況越來越少,必須要動起來參與擋拆、傳切的配合。
尤其是擋拆配合的盛行,老將難以融入體系,不如年輕球員好引導的問題會越來越明顯。
差不多就從這幾年開始往後,NBA核心球員+過氣球星老將的陣容打造方式將逐漸被歷史淘汰,進入故紙堆中。
當然,此時很多人尚未意識到這一點,對湖人保持了良好的信心。
結果,就在快船和雷霆半決賽開始的前一天,湖人在主場迎戰孟菲斯灰熊隊。
湖人內線面對格里芬+小喬丹的組合,被衝擊的七零八落。
首輪打得還磕磕絆絆的格里芬,第二輪面對湖人首場砍下了25分。
小喬丹拿下5分,11個籃板,送出了3次蓋帽,讓拜納姆灰頭土臉。
當然,真正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還是灰熊外線,託尼阿倫+巴特勒+邁克康利,用防守和三分球打擊了湖人隊。
最終,灰熊首場比賽,95:90,5分的優勢在斯坦普斯偷走了一場勝利,讓NBA輿論很是吃驚,湖人第一場竟然輸給了灰熊隊?
這一方面讓人們開始重新審視灰熊的潛力,審視格里芬的能力。
理論上來說,這是格里芬的第二個賽季,但他在比賽中已經展現出了很高的競技技巧和賽場智慧。
顯然,灰熊對格里芬傾其所有的培養是頗有成效的。
華萊士聽從閔聰達的建議,並沒有讓格里芬朝著一個單純的籃下終結者、得分機器去培養,而是著力開發他的策應、持球能力,尤其是中遠距離投射的能力。
這點在對陣湖人的比賽中,進攻端顯得很有成效,讓湖人的防守非常難受。
除了小喬丹之外,灰熊首發五人裡,四個人都有中遠投能力,並且不是簡單的“有”,而是真投起來,能把你投的很難受那種。
上個賽季湖人是怎麼死亡的?就是被小牛四個能投的首發給投死的。
早些年,首發這樣的角色有三個就很不錯了,有些甚至只有兩個,比如07年馬刺,真正意義上能穩定中遠投的只有吉諾比利和鮑文,帕克算半個。
現在,三個是標配,四個很正常,五個也是有的!
而湖人能?保羅,科比,這兩個加起來,其實只能算一個半。
他們繼續按照傳統的思路去走,真的還能走到總決賽,拿到總冠軍嗎?
菲爾傑克遜打完半決賽的第一場,心中越發感受到,時代真的變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