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西部決賽,和快船互拼投籃,最後順利殺出重圍,拿到總冠軍。
如今快船兩個外線今晚手感爆棚,馬刺根本就無力阻擋。
波波維奇看著哈登和庫裡傾盆大雨一般的中遠投,只能叫一個暫停,然後抬頭看看記分牌:
“30分了,現在這群傢伙,投籃是真的準,該死。”
作為從90年代開始執教馬刺,橫跨三個時代的化石級教練,波波維奇對聯盟戰術風格的改變有著深刻記憶。
他知道三分普及的這一天總有一天會到來,因為在NBA打球、執教的都不是傻子,誰都知道三分一旦開發出來意義多麼重大。
在19941995賽季,聯盟將三分線的長度進行了縮短,結果常規賽三分球場均出手數從9次猛增到了15次!
所以大家其實都不傻的,三分球一旦變得容易,所有人都願意投。
那一年也是西部第六的火箭拿下總冠軍的一年,他們的成功正是受益於三分線的縮短。
他們是常規賽場均三分出手最多,命中數最多的球隊。
之後兩個賽季,三分出手數逐年增加,很多球員都開始多出手三分。
NBA認為這種情況會導致比賽觀賞度的下滑,於是在19971998賽季將三分線改了回去。
結果當季,三分出手數就從16次下滑到了12次,NBA重新走向內線對抗、慢節奏防守的路子。
這短短三個賽季的改革充分說明,當大家的三分準度比較高的時候,大家都願意多投三分獲取更大的分數收益,同時能將賽場空間擴充套件的更開。
90年代,三分準度變高是因為三分線縮短了。
而現在,三分準度變高是因為球員的投籃能力更強,同時外線的防守削弱了。
像庫裡、哈登,都能利用運球或者單擋擺脫防守人後,獲取空間直接三分出手。
這樣的投籃早10年是比較少見的,大部分擺脫防守後都是中距離強行出手。
如今球員們將射程提升了一個檔次,庫裡是擁有獨特的投籃姿勢,出手速度奇快。
而哈登則是擁有非常強壯的上肢,讓他能完成一些高難度的投籃出手。
兩人這樣一番狂轟濫炸,勝利的天平瞬間傾覆。
波波維奇叫一個暫停也沒有太大的作用。
面對將近30分的分差,馬刺已經沒有曾經那種力挽狂瀾的能力了。
事實上,在季後賽,馬刺很少完成那種大比分落後的大逆轉。
他們的比賽風格就決定了很少會大比分落後。
一旦落後很多,陣容得分爆發力一般,防守侵略性一般的毛病就會暴露出來。
打到第三節結束,馬刺略微迫近了一下分數,可是林書豪登場後又一陣快打旋風、落井下石,讓第三節雙方的比分變成了102:72……
分差回到30分,快船三節打完,就拿下了100分,這個得分爆炸力實在是驚人,非常驚人。
閔聰達在看臺上看的都有些呆,我的球隊這麼強的嗎?
“沒道理這麼強,不過是偶然的爆發而已。”
“馬刺這什麼垃圾防守,外線一點強度都沒有,哎,這三號位太差勁了。”
閔聰達習慣性批評對方的防守,然後回過味兒來,這場他們是想贏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