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倫盧看著手下這些年輕人,心想:“斯瑪特先生真是眼光卓著啊,這些年輕球員各個都是可用之才,未來都能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我一定要好好培養他們,讓他們成長起來才可以。這樣,才能實現斯瑪特先生人人有球打的戰略目標!”
“人人有球打”這個口號,泰倫盧自然是知道。
剛來快船他知道這個口號,和科爾、鮑爾等人一樣很懵逼。
要知道,像凱爾特人球隊內的口號是什麼,印在訓練館白牆上的是:
“什麼更痛苦努力之痛還是後悔之痛。”
多麼勵志,多麼振奮人心啊。
結果到了快船,“人人有球打?”
這是什麼鬼,怎麼更像是宣傳口號呢?
泰倫盧無法理解。
隨著在快船主教練的崗位上做了一段時間,越來越瞭解這支球隊,泰倫盧才明白這句話的博大精深。
史蒂夫科爾私下和泰倫盧說過,“斯瑪特先生有個偉大的籃球夢想,如果能實現,真是了不得。要不是為了看快船隊成型,我早就辭職不幹了。”
泰倫盧心想,自己接受了斯瑪特先生交過來的重擔,那我肯定要好好幹,幫他實現“人人有球打”的遠大願景啊。
作為年輕教練,他很善於和年輕球員打交道,去鼓勵和培養隊中的年輕人,給他們更多機會。
他不像老鄧,老鄧是一心把年輕人拿捏成自己想要的樣子,讓庫裡做卡塞爾。
泰倫盧更注重結合球員的特點去指點,慢慢的培養他們。
像巴特勒、倫納德,如果是老鄧,估計就讓他們往純3D的方向走了。
球隊那麼多持球攻擊手了,你們做3D不是挺好的麼?
兢兢業業,為球隊的戰力添磚加瓦。
泰倫盧不這麼認為,他認為倫納德、巴特勒都有持球潛力。
他從沒想過只讓他們做3D鋒線,而是朝著全能的方向去發展。
在球場上也給他們足夠的時間、空間去發揮自己。
第三節後半段,快船越打越好,進攻、防守有條有理。
逐漸壓制住了混亂的掘金隊。
掘金在條理分明的快船面前亂了陣腳。
對付掘金這樣的亂戰型球隊,你自己穩住陣腳不亂是最重要的。
快船球隊年齡年輕,可是這一波球員各個都少年老成,打球聰明、沉穩。
第三節結束,快船70:65,領先了掘金隊5分,開始穩壓對手一頭。
“喬治卡爾這樣的老教練真的是不太行了,這戰術佈置上也太跟不上潮流了吧?一味的粗魯、兇狠怎麼行呢?打的太粗糙,太粗糙了!”
在閔聰達眼中,掘金打得實在是糙了一些,簡單、蠻橫,衝的很兇,一旦面對殘兵敗將,會摧枯拉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