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利維看到他失誤這麼多,暫停時讓他傳球謹慎一點。
多把球交給辛裡奇去處理。
“但我也貢獻了4個助攻!”暫停時哈登說道。
老鄧心想,你還會頂嘴了是吧?
可是再一想,這些年輕球員背後都有斯瑪特撐腰。
還是算了,他們愛怎麼打怎麼打吧,時代不一樣了。
鄧利維打球的年代,教練的權威還是很強的。
他在火箭時期的主教練是比爾費奇。
出了名的脾氣暴躁,和凱爾特人眾星關係不好來了火箭。
後來他自己做教練,和他同一批的,什麼斯隆、喬治卡爾,拉里布朗,帕特萊利,都是崇尚權威,脾氣很大的教練。
他們執教的準則濫觴是那些權威型的大學教練,伍登,阿道夫魯普,迪恩史密斯,
但差不多從菲爾傑克遜開始,他的成功引發了人們對教練位置新的思考。
尤其是在公牛和湖人獲得三次三連冠,10年又拿到一次兩連冠。
傑克遜在教練崗位上的成就前無古人後難有來著,簡直是震古爍今。
而根據他的自述、出書,他做教練最重要的不是戰術,不是紀錄,而是和球員的溝通和交流。
在傑克遜成功範例的指引下,一些服務型、雞湯型教練在NBA逐漸成為一個流派。
老鄧並不是這樣的教練,可是上個賽季在閔聰達的“強制”矯正下,老鄧發現有時候不管比管要強。
管了,這些年輕有天賦的球員不一定聽你的,他們在場上不好好打,最後背鍋的是你主教練。
伱不管,年輕人開啟心了,發揮出色贏球,自己做教練又輕鬆,何樂而不為?
經過一個賽季的反覆薰陶,鄧利維逐漸轉變自己的觀念。
該說的還是會說,聽不聽隨你,反正我不和你頂針。
而且老鄧知道自己心臟不好,到時候頂針頂過頭把自己給氣死了可不值當。
鄧利維心想:“我的那點容忍度和脾氣還是留給斯瑪特吧,球員我就不較勁了。”
閔聰達的所作所為已經夠他喝一壺的了,再和小年輕來氣怕不是嫌自己活得長。
上半場的暫停,簡單佈置和提點一番,主力球員重新登場,打完第二節。
老鄧嘗試讓庫裡和哈登同時在場上,不是因為兩人都需要持球,而是兩人在場上竟開始謙讓起來。
庫裡把球主動給哈登打,哈登運了一會兒,似乎不太好意思自己攻,就交給庫裡。
庫裡想扔三分,覺得還是算了,看看哈登有沒有跑出什麼好機會來。
機會轉瞬即逝,沒投,只能傳,最後時間壓到20秒左右,給到裡基戴維斯手裡。
戴維斯接球強行出手沒進……
裡基心想,你倆都是來輔佐我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