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百官各自奏上摺子。
最近一段時間,所有的政事,都與邊疆脫不了干係。
“自呼延梨以五萬大軍行兵家險招,在涼州天甕山折戟五萬後,北唐八十萬大軍在元帥袁勝象帶領下,兵分三路,分別以天策大將安如山、左將軍李敬城,右將軍薛懷禮打前鋒,以合圍之勢,包向均、涼、青三州,袁勝象自己則是與北唐老帥石靖一起坐鎮後方,統籌大軍。”
“而今邊境大戰,已有小月餘,我大隋有捷有虧……”
大捷自然是初交鋒的那一次,冠軍副將軍孫長卿運籌帷幄,請君入甕,將呼延梨的五萬大軍直接吞下。
但畢竟是八十萬大軍壓境,朝三州齊下。
三州邊境的防線,已經開始在絕對的兵力壓制下,有了潰散……
尤其是帶領二十萬大軍南下均州的安如山,其一身止境武夫修為,基本上逢城必破……
均州,已經一半淪喪了……
聽到如此沉重的訊息,在朝堂上公佈開來。
年輕皇帝高坐龍椅之上,看向了百官之首的那個男人。
“安如山一路勢如破竹,丞相可有辦法?”
少年皇帝的嗓音,已經顯露出了沉穩,儘管百官在聽到安如山之神威,都或多或少有些慌亂。
他卻還是喜怒不形於色。
韓商緩緩地從袖間取出一張摺子,躬身下去,眼眸半闔道:“啟奏陛下,臣這裡也有一封急報,正是為解決安如山之患……”
中年丞相將摺子呈上道:“武成王已經掃平三大家族內患,即將回京覆命,拜見新帝。”
“不必了,傳朕旨意,非朕不念及武成王辛勞,而是邊關大急,命武成王即刻迴歸封地,以掌抗唐大軍。”
年輕皇帝的嗓音下,充斥著一股威嚴。
“陛下……”
輕柔的雍容嗓音,自簾後傳來。
年輕皇帝面無表情,道:“太后認為朕這麼多,可有不妥?”
“並無不妥,當以戰事為重。”
簾後的聲音頓了片刻,聽不出異樣的傳出。
“還有一件事……”
丞相掏出第二份摺子,道:“據聞,北唐境內,出現了起義軍……”
滿朝官員紛紛心驚又喜。
北唐坐鎮北方山河,坐擁七十二州府,一直以來,以治安穩定,國內無賊著稱。
沒想到,就在這兩國交戰的時候。
北唐竟然在國內出現了起義兵勇。
丞相將事情的具體遞給了小太監,讓其呈給年輕皇帝。
趙政快速展開一覽,摺子上清楚寫著:
“北唐河東大旱,有河東府江湖鹽幫盟主王仙芝,率部眾三千人,揭竿而起,與河東府軍交戰,勝之,掠向東南……”
看見這則訊息,年輕皇帝平靜眸光中微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