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烈並沒有將軍用卡車賣給納蘭元述,所以納蘭元述及其麾下一個師的精銳,要想快速地從張家口大營趕往京師只能採取傳統的行軍方式:騎馬。
一人配三馬,換馬不換人,納蘭元述終於在三天之內趕到了京師外的通州城,然後繞城而走,直奔紫禁城。
納蘭元述到了京師後,並沒有直奔紫禁城的九門,而是在朝陽門三公里開外開始安營紮寨,因為他知道李鴻章手下淮軍的武器裝備,沒有重炮,只有迫擊炮,而迫擊炮最大的射程2700米。
此時,滿清一方的鐵良及其麾下精銳也已經到達了紫禁城外,並且早已經安營紮寨。再加上被李蓮英帶出來的豐臺北大營的滿清八騎,共三方勢力。
豐臺北大營滿清八騎的統帥是恭親王奕欣,當時李蓮英只留下副手催促豐臺北大營的滿清八騎出兵,但滿清八騎的老爺兵根本不鳥他,無奈之下李蓮英的副手找到了恭親王奕欣。
恭親王奕欣作為滿清之中少能的能人,深知事態的重要,一不小心整個大清就會忙,而他也是知兵之人,深知單純地依靠豐營北大營的八旗老爺兵除了送人頭之外,根本沒有任何成效,索性跟李蓮英的隨從一拍即合,不但將豐臺北大營的八旗老爺兵,更是將九門提督手下的散兵遊勇集結起來,一同拉至朝陽門外,等候鐵良的軍隊到來。
鐵良就在通州跟離朝陽門很近,一天時間就趕到了,當時鐵良便想攻城,但被恭親王奕欣給勸下,老辣地恭親王奕欣明顯地感覺到李鴻章有恃無恐,堅決等待李蓮英回來後,問清詳細情況再出兵。
結果李蓮英沒有等到,等來了納蘭元述。
本以為納蘭元述會與他們合兵一處,但沒有想到納蘭元述根本不搭理他們,反而是離著他們老遠在安營紮寨。無奈,恭親王奕欣和鐵良只得趕緊來到納蘭元述的大營,與納蘭元述商量攻城事宜。
納蘭元述早就觀察到恭親王奕欣和鐵良聯袂而來,也沒有讓衛兵搞什麼認令不認人的把戲,直接便讓衛兵將恭親王奕欣和鐵良放了進來。
這個時代,我大清最傑出的三個人終於走在了一起。
“納蘭,為什麼不與我們合兵一處,反而在離朝陽門這麼遠的位置安營紮寨?”一進營帳,鐵良便大聲問道。
“因為我不想死!”納蘭元述冷冷地說道。
“什麼意思?”恭親王奕欣雙眼一眯,冷聲問道。
納蘭元述並沒有說話,而是示意恭親王奕欣禁聲、稍待,片刻後一支數十人的馬隊呼嘯而來,馬隊上的騎兵們下馬後並沒有行跪拜式軍禮,而是行了個來自遠夏遠征軍的敬禮。
“稟大帥,方圓三里之內俱沒有敵對人員隱藏。”
納蘭元述同樣一個來自華夏遠征軍的敬禮,以示敬。然後納蘭元述擺擺手,示意騎兵歸隊。
“方圓三里俱是平原,怎麼可能有敵人隱藏?”鐵良不耐煩地說道。
“怎麼不可能!方圓三里俱是平原,根本藏不住人?真是笑話,套用楊烈的話來說,你們對力量一無所知。別說方圓三里,就是你們眼前,你知道有沒有槍口在指著你們?”
“什麼意思?”鐵良大怒。
“字面的意思!”納蘭元述冷哼一聲,吹了一個響亮的口哨。
“呼啦~”一聲,立刻有八個士兵如憑空出現般從土裡鑽了出來,甚至有兩名士兵就在鐵良的腳邊鑽了出來,嚇得鐵良一個哆嗦。
只見這些士兵們身著偽裝軍衣,面帶偽裝口罩,整個人與腳下的土地融為一色,他們手中的槍也塗上了偽裝色,不仔細看還真看不出是有人在隱藏。
“這……”鐵良吶吶無言。
“納蘭是怕方圓三里之內藏著敵人?”恭親王奕欣神情一凝。
“不,我不是怕方圓三里之內藏著敵人,我是怕我們的敵人之中有楊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