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把進攻上庸房陵(也就是東三郡)的任務全權交給趙昊負責,在外人眼裡,這已經是在行動上徹底否定了法正之前的方案。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趙昊現在非常得劉備的信任,這個今年還不滿十九歲的少年將軍正如當年的傳奇名將霍去病一樣冉冉升起,以後的前途不可限量。
於是,許多人開始主動跳出來嘲諷法正,要不是這年代秦檜的爺爺還沒生出來,法正幾乎要被批鬥為當代秦檜了。
趙昊卻不以為意,知道法正病的不輕,還特意帶上了香茗和藥材,以及至今還沒有治好過什麼人的庸醫王熙一起登門拜訪,
法正也拖著病體出門相迎,完全看不出兩人之前的半分矛盾。
“趙將軍以德報怨,倒是令在下慚愧了。”
“尚書令說笑了,何為德,何為怨?
前番尚書令保舉我為交趾太守,我還得特意來謝謝您呢!”
法正苦笑著搖搖頭,嘆道:“趙將軍話裡帶刺,我也知道是怨恨與我。
可是,若是現在再論,我依然想據理力爭,讓主公儘早調趙將軍去交州才是。”
跟著趙昊一起來的王熙臉色一黑,心道老大準是讓我來下毒毒死這廝,雖然有違我們行醫的原則,但這個癆病鬼確實是一副找死的模樣。
“我能聽聽尚書令的理由嗎?”
“當然可以。如果我說,我是為了趙將軍的未來,您會相信嗎?”
王熙毫不掩飾的呵呵一聲,趙昊擺擺手,示意法正繼續說下去。
“趙將軍人品高潔,真如天空之皓月,讓在下汗顏。
正是如此,我才更要讓將軍少受些朝堂之爭,牢牢掌握兵權,好為漢家江山開疆拓土,早日救黎民於水火。”
“漢中王重情重義,自然做不得兔死狗烹之事,只是有些事情,還非漢中王一人可以左右。
我觀趙將軍為人,重士卒而輕君子,周圍用命之人,皆為貧賤,唯一的謀士楊儀,也是在蜀中鬱郁不得志。
這些士卒因為敬仰趙將軍為人,方能團聚一起,為趙將軍效死,所以能戰無不勝。
可那些世家大戶在軍中、朝中樹大根深,若趙將軍不用他們為將為官,輕則後勤不濟作戰困難,重則丟了兵權,受天下圍攻。
退一步說,就算趙將軍戰無不勝,可士卒效死,總要錢糧安置家小,要金帛獎勵功臣,所用一切支出,皆需朝中調撥。”
“您不是世家豪門出身,與襄陽幾家也只是利益往來,說散就散。
現在您有兩條路:第一,打散您的背嵬軍,分編至其他各部,由朝廷統一指揮。
第二嘛,便是去交州……”
法正目光灼灼,看趙昊的眼神中竟透出掩飾不住的欣賞。
“我雖然與趙將軍接觸不多,可對背嵬軍之事,頗為熱心。
前些日子,我走訪背嵬軍各部,發現貴軍士氣旺盛,官兵和睦,上下一心,絕非等閒人可練出。
若將軍散了各部,這支天下雄兵,只怕可惜了。若不肯散了這部,漢中王在時,還能約束眾人不與將軍為難。
可漢中王也已不逾矩之年,若日後將軍統帥萬軍,光復漢室,只怕奸邪小人掣肘,令將軍抱憾。”
“故此,在下冒昧表將軍為交趾太守,以安交州。現在漢中王兵力不足,只有您能繼續率領這支背嵬軍南下,由此經營數年,以將軍之能,自然不懼天下豪傑!”
趙昊萬萬沒想到,這話居然是從法正的嘴裡說出來的。
這個人為人小氣,睚眥必報,絕不是君子,和自己沒什麼交情,卻居然推心置腹,跟自己說了這麼多大不敬之語。
趙昊突然明白,法正這為人小氣的罵名只怕也是那些士子地主傳出來的,這個人為人剛毅,倒是有一顆火熱執著的心。
“趙將軍一定奇怪,我法正為什麼會跟你說這些話——因為我瞭解漢中王平生之志,希望將軍能率兵匡扶漢室,
若將軍的鐵兵被那些豪族佔據,方為我平生之大憾。”
“尚書令不怕,我手掌兵權之後禍亂天下,尾大不掉?”
“不怕,”法正笑了,“我第一眼看到將軍的時候,就發現將軍異於常人。
您雖放浪形骸,卻本心真誠,對手下賤民都能體愛有加,必是重情重義之人。
您這樣的人,不會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