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建設自成立以後,對於工人們帶來的影響,還是深遠的。
洪門放任工會組織者、工人們與該行業商人之間的合理、合法較量,讓工人們開始明白一個道理:想要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就必須自己去爭取。
商人們作為損失利益者,在洪門推行之後,明面上對洪門政府做出了種種承諾,可是暗地裡他們卻是不甘心付出太多利益給工人,不願意做出太多改變的。
雙方之間的鬥爭,從工人們開始組建工會開始,有了領頭羊以後的工人們,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逆來順受,毫無任何話語權和選擇權。
自笨港水泥廠工會組織起了第一次與廠商之間的對抗,並舉行了第一次罷工之後,工人們驀然發現,原來當她們大家團結起來以後所展現出來的實力,足以讓外人側目,讓商人們妥協。
由之而起帶動了更多的工人工會的維權行動,進而為工人們謀取到了屬於他們的諸多權力:每天工作不超過十小時,每個月至少兩天休息時間等等。
當然,真想要一步走到像後世工人們的權力,那自然是不可能的,甚至在出了洪門管轄的土地上,到一海之隔的江南地帶,同樣的商人們卻是一如既往地盤剝著他們手下的工人,壓榨他們的勞動力。
好在,洪門所屬土地上建立的工廠,大多有著極強的先進性產品,或是原材料獨一無二等等,其他商人想要將工廠搬遷至其他地區去,也是有著諸多困難,故而這供熱們的維權、洪門政府有意無意地偏袒,都沒能趕走精明的商人,雙方一直在妥協與鬥爭當中,尋找著彼此的平衡。
“一人當兵,全家光榮啊!”
“各位鄉親父老,各位兄弟姐妹,咱們軍部再次開始招募士兵了,有興趣的,想要參軍保衛親人故土,驅逐韃奴的,還請到我們這裡來登一個記啊!”
“我們軍部福利待遇極好,未來只要退役之後你就是一個小地主了,還猶豫什麼呢?”
基隆鎮上,從來都是人流穿梭,作為洪門對外的視窗,來往行商、尋求工作的勞工穿梭其間,為這裡帶來了蓬勃地人流。
救下這熱鬧的街道上,一處與眾不同的招募所,吸引了不少人的觀望,但是卻少有人上前去登記報名。
洪堂軍部的損失,在過去了半年之後,都還沒有緩過神來,因而為了讓軍部寬心,李天養並沒有阻止軍部繼續在洪門勢力內徵召新兵。
但是,李天養同樣沒有允許軍部強制性的招募工作,之前為了支援她們東北戰事,李天養已經有過了先例,在危機之時從符合規定之家庭中強徵了數萬壯年男丁入伍。
如今軍部想要招募,那就得是洪門麾下的成年男丁自己願意入伍,且還要附和軍隊入伍要求的。
這就有了軍部派出招募人員,跑到街道上來招募新兵的這一幕。
當然,除此之外,外務局齊虎他們從大明、琉球等地所招募的大部分男丁,還是都優先供給了軍部,同時連同家眷一起送到了東北遼陽、鳳凰城等地安置。
“唉,這位大哥,來看看咱們軍部的待遇福利吧?瞭解瞭解也沒關係啊!別走啊,大哥!”
招募處圍觀的人是不少,但是真正願意留下姓名的實在不多,原因其實很簡單,還是被去年那如同發請帖一般繁密的陣亡通知給嚇住了。
本來大明遷移過來的人家,都對參軍有著本能的畏懼和厭惡,如今到了大員島後固然大家懂得了更多的道理,瞭解到更多事關權利與義務的認識,可是依舊難掩大家對參軍一事敬而遠之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