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敢在開戰之前,將自己親眷送到京師或者南京去啊,這不就是在變相送他們的親人入虎口,正好方便了朝廷以此為要挾,逼迫自己這樣的大將以死明志嗎?
自己死便死了,就怕自己死後沒了利用價值的親人們,成為其他權貴們的棋子和獵物,誰在大明朝堂生存,能沒有幾個政敵的呢!
“不過倪斌將軍他們也算是盡了力,關於他們被孚的事情,在沒有傳出他們歸降洪堂之前,你們錦衣衛就別上報了!”
不過堵胤錫也算是難得對於麾下武人多有尊敬的文人,在被之前蘇炳添有意誤導之下,倒也是很能明白倪斌他們的處境,故而臨了不忘給倪斌他們善後一下。
“是!”
其實即便沒有堵胤錫的命令,蘇炳添也沒有準備將倪斌他們被孚之事及時上報,在被孚的倪斌一夥中,還有他們蘇家一個錦衣衛小旗,他自然更希望到時候大明王師解圍之時,能給自家子侄一個機會。
“既然天津衛已然淪陷,那麼想必要不了多久我京師便將成為下一個天津衛了。”
聊過了天津衛的事情之後,堵胤錫隨之很快便開始跟身邊將士商議起京師這邊的事情來。
“我京師如今境地不容樂觀,派出求援的信使已經南下南京半個多月了,至今無有回報。”
“對於朝廷的援軍,咱們至少需要堅持兩到三個月,方能見到真容:不管是招募民間百姓組軍,還是從其他地方衛所調集兵力,都是需要時間的。”
“就算是從西南成都平原,徵調川陝總督孫大人的平叛大軍,北上京師的路途,也至少需要兩個月以上。”
堵胤錫冒似沉穩地開始描述著他們如今境地,不過其實大家誰都清楚,大明京師可能派出軍隊北上的機率,微乎其微。
洪門人實在太過狡猾了,他們的大本營放在了南洋茫茫無際的大海之上,直接威脅著江南大明朝如今的根基;而洪門人出動軍隊登陸大明版圖,攻擊的方向,卻是放在了大明的北方,這卻是讓大明朝變相處於一個夾擊狀態,要兼顧兩個方向的巨大威脅,對於如今的大明來說,還是有很大難度的。
自崇禎登基之前,大明朝就處於紛爭不斷的局面,一次次絞殺平定了農民起義軍,可他們卻如那野草一般一次次死灰復燃;大清女真蠻夷一直對關內華夏富庶之地虎視眈眈,幾乎每年都有擾邊之行,逼得大明朝不得不在遼東等地駐守大軍,讓大明朝堂背上一個極為沉重的負擔。
而只是老天爺也跟崇禎過不去,登基為帝二十餘載,整個大明能說是風調雨順之年月絕無僅有,各省都有各種各樣的災害出現。
長時間的消耗,讓大明朝原本強大的軀幹,逐漸被掏空了,好不容易等到大明朝壯士斷腕,放棄北方這片災害肆掠、蠻夷覬覦的沉重負擔,讓大明朝能夠在黃河以南好生休養一番。
卻不成想,原本大家都以為對大明覬覦心不強,至少表面上看暫時沒有這種想法的南海王李天養,以及他麾下的洪堂,竟然就在他們大明朝逐漸恢復底氣,收復失地之時,突然舉起了反旗,朝著大明朝揮舞起了他們手中武器。
洪門人選擇的契機極好,正好趕上大明人收復北方土地,還有消滅了心腹大患之一的大順李自成一夥人,並調集大軍準備一鼓作氣拿下大西張獻忠這個混世魔王的時候。
此時北方土地剛從大清人手裡收復回來沒有多久,原本駐守此地的孫傳庭徵調了駐守京師等地的大量精銳西進,使得京師河南駐軍兵力薄弱;而朝廷經過連番的大戰,朝中庫存糧草物資已然無多,以此支援西南孫傳庭消滅大西張獻忠已是有些捉襟見肘,又哪裡還有多餘兵力和物資支援北方京師呢。
而且,大明朝之前已經放棄過以此京師重地,反而因此獲得新生,之前重新奪回北方故土,雖然因為大清女真蠻子的破壞與搜刮,讓自己獲得一個一窮二白、但也沒有負擔的北方,可也同樣讓大明朝完全可以正視並接受北方再次被攻佔的損失。
當然,這些想法在座的一眾文武官員都心知肚明,但是卻也沒有一個人敢於說出口來,將其捅破。
“吾等身為明臣,飽受皇恩,此時國難之際,正當隱身而出,為我大明江山獻出一份力。即便在座各位不能做到視死如歸,但是本官也希望各位能做到堅守京師三月,直到南京內閣給出支援或者答覆!”
堵胤錫也不是一個不知變通的書呆子,自己身邊這群文武大臣心中到底打著什麼樣的小九九,他還是大致清楚的。
甚至於就連他自己,也不敢保證自己在京師城破之時,與京師共存亡,但是身為人臣,在沒有山窮水盡,徹底失敗之前,他卻也希望能夠做到自己臣子的應盡職責。
“喏!!”
“下官領命!”
“薛大人,從今日起,京師之中糧草由你統一管理,每日支出按人頭供給,不可肆意揮霍!”
“下官領命!”
“曹將軍,城中兵力佈防、城防交接問題,由你通盤制定計劃,還有城中治安,從今夜起開始執行宵禁,具體佈置還請你在下午時拿出一份章程!”
“喏!”
“…………”
因為天津城的陷落,之前雖一直嚴防死守的京師,此事卻是人人再次繃緊樂神經,開始等待著一場即將到來的艱苦戰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