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之死,其實朝廷與後宮早就有所準備的。
早在年初之時崇禎皇帝突然昏厥以後,他的意識便時醒時昏,一直在靠宮中太醫所用藥貼吊著命。
崇禎皇帝所患之病,正是古人聞之色變的中風之症,其實在太醫症斷出此症之後,大明內閣便開始為其後事坐起準備來。
帝王陵寢倒是不用內閣大臣們擔心,早在崇禎繼位之初,朝廷便已經在開始為其修建陵寢,二十餘年來早就已經竣工了。
而大臣們需要準備的,其實是崇禎皇帝歸天前後,要讓整個朝廷政權安然地交到太子朱慈烺手中。
崇禎在世之時,其性格原本久強勢,在王都南遷之前,朝堂上內閣大臣首輔等位置卻是源源不斷有人進進出出,在其手中皇權空前集中。
雖然隨著王都南遷應天府後,崇禎皇帝逐漸開始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再如順天府京師之時那般肆意打壓底下謀臣,可是多年積威,也讓底下臣屬們做事之時,無不戰戰兢兢,惶惶恐恐。
好在在他中風之後,無法視理朝政,太子朱慈烺逐漸開始在大臣們幫助下監國,卻也讓崇禎帝的去世,沒有造成太大的政權風波。
但是,朱慈烺雖然據太子之位二十三年,可是在他身邊還有永王朱慈炤、靈王朱慈煥等競爭對手存在。
太子朱慈烺由崇禎皇帝原配周皇后所生,又是長子於情於理都能算是根正苗紅地嫡長子,繼承皇位順理成章。
可是永王朱慈炤、靈王朱慈煥背後,是崇禎皇帝最為寵信地田貴妃所生,在田貴妃背後,又有勢力不算小的官宦世家幫襯。
田貴妃也知道,此時若是不爭上一爭,那麼等到一切塵埃落定之後,她跟她的三個皇兒想要再在宮中相見,那便是千難萬難了。
哪怕明知道爭奪皇位地可能性不高,朝中支援太子與支援永王的勢力之比在二比一左右,可是田貴妃以及她背後的勢力,卻是還想再搏上一搏。
皇權之爭,從來都是極危險,同時又是有著豐厚回報的事情,故而哪怕是已經位極人臣的六部大臣們,都難免深陷其中,使得朝堂上出現了一番波瀾。
頭頂著太子太傅這一頭銜的孫傳庭督師,在接到皇帝駕崩的密信之時,同時還接到了朝中內閣首輔大臣姜逢源地求援之信。
首輔姜逢源本就是太子之師,在東宮侍班之時便是講師之首,後來崇禎皇帝中風之後,將其提拔刀首輔之位上,其實便已經清晰告知外界崇禎皇帝地選擇了。
奈何永王的座師也非等閒,乃是朝廷戶部尚書錢謙益,作為東林黨徒的他在朝中的勢力不可小覷。
哽噺繓赽奇奇小説蛧|w~w~w.
因而,眼見著朝中帝權之爭不穩之際,首輔姜逢源首先想到地援手,便是遠在洛陽督戰地大明太子太傅孫傳庭老大人。
只要手握大明過半兵力地孫傳庭督師坐鎮王都應天府城,旗幟鮮明地表達對太子地支援,那麼朝廷之中些微地黨爭便將就此打住。
孫傳庭督師也是知道姜逢源首輔所擔憂的原因,故而哪怕此時許州府尚且不穩,軍中將士還未從之前戰敗時恢復過來,他也不得不快馬加鞭往應天府城急趕。
孫傳庭很清楚,此時的大明朝廷絕對不能再發生任何動亂了,否則的話佔據了北方半壁江山,已經打過黃河地洪堂大軍,將會趁機繼續推進,徹底覆滅大明數百年基業。
應天府在迎來了大明朝最有威信和能力的大人物之後,原本風雨飄搖地朝政,果不其然按照姜逢源所想,再無太多動作。
孫傳庭督師進入王都,除了祭拜崇禎之後,接下來所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前往拜見太子朱慈烺,直接亮出了他的態度。
以錢謙益為首地一群東林黨徒,此時雖然心有不甘,可是卻也莫可奈何,如果說崇禎皇帝之前扳倒魏忠賢閹黨之時,東林黨是其最重要幫手的話,那麼在隨後二十幾年的朝政理事當中,東林黨好清高不務實地精神態度,也讓崇禎皇帝給摸得清清楚楚。
像崇禎皇帝這般涼薄地性子,東林黨就算在之前登基之時,獲取東林黨幫助甚多,可是在實際做事時東林黨人不堪地處理能力,則讓崇禎皇帝毫不猶豫地將其大部分文臣給逐出了朝堂之上。
也因此,如今東林黨人或許在民間的實力依舊不小,可是在朝廷內閣方面,他們卻是反比當年崇禎剛登基時的影響力,小了不少。
太子朱慈烺身邊,崇禎固然疏於管教,可是在選擇座師之時崇禎皇帝還是多多少少盡了些心力的,至少東林黨這中好好談闊亂,實則百無一用的書生,直接便被崇禎給攔在端本宮外。
如今,皇權交接之時,東林黨想要重新登上政治中心舞臺山河,勢必需要尋找另外一位可為他們所用的王爺,並將其送上那座龍椅之上。
只是可惜,雖然東林黨民間勢力不小,可是在面對大明首輔姜逢源和太子太傅孫傳庭這種手握實權地大人物時,他們還是隻能頹然地認輸了。
崇禎入葬七日之後,新帝朱慈烺就此登基,改元建隆,就此開始了另外一個皇朝故事。
而曾經李天養最為熟悉的那位歷史人物,也就此落下帷幕,整個天下走勢終於開始成為李天養無論如何也看不到熟悉景象的存在了。
在應天府待了半個多月之後,孫傳庭再一次風塵僕僕地殺回到許州府,等待著洪堂南下大軍再一次的攻勢。
不過作為支援建隆帝登基的回報,孫傳庭將自己對於洪堂軍隊實力對比,以及他下一步應對之策上報朝廷,獲得了朝廷上下一致認同,並給予他傾力支援。
當然,也不是沒有朝臣站出來對其進行攻訐,畢竟孫傳庭所制定之後備計劃太過難看,竟然又要放棄大片長江北岸之地,這在不少沒有上過戰場,沒有跟洪堂軍隊親身作戰的大臣們看來,太過匪夷所思,也太過無能了。
不過,孫傳庭多年積威,以及新帝首輔對他的信任和支援,最終還是讓其策略獲得了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