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蕪城最後變成了一座鬼城。
張煌言將萊蕪城交給孔真會總兵之時,萊蕪城中還有數千戶百姓人家的,不過隨著主帥張煌言他們退守濟寧府,也帶走了城中幾乎所有的百姓,只留下了孔真會帶領地一萬五千餘將士。
一路上地推進,對於明朝官府開始執行地堅壁清野,孔有德他們早已經有所察覺了,原本各個縣府之間的鄉村之中,孔有德他們已經難得發現有人居住其中,除了那些無法遠行四孤寡老人、瘦弱孤童,或是偏遠山村少數居民。
萊蕪城不大,故而明軍想要將攻城戰變成巷戰地企圖,從一開始便沒有太多的地理優勢,而當北城城牆,在接連兩天地肆意火炮轟炸下,轟然倒塌那一刻,洪堂軍隊這才發起了他們正式地攻城行動。
駐守總兵孔真會,不能不說是一名驍勇之將,同時對於大明朝也是極為地忠心,在攻城伊始他便沒有想過消極防禦,而是在當天夜裡就發起過一次親自帶隊的夜襲,但是還是被早有防備地洪堂軍隊,用火槍和刀兵擊退了。
若非孔有德想要穩紮穩打,早已勝券在握了,說不得當時洪堂軍隊銜尾追擊潰逃入城地明軍,怕已是能當場開啟萊蕪縣城的大門了。
不過正是洪堂混隊這種自律,幾乎不犯錯誤地行事風格,雖然一場大戰下來,也不會有什麼出彩之處,但卻是保證了洪堂軍隊一次次地勝利。
要知道,孔真會當夜地突襲,其實也正是期望洪堂軍隊能夠追擊他們入城,而在城裡,正有一支蓄勢待發地明朝精銳,以及一道陰險地陷阱,在等待著洪堂軍隊。
孔真會他們叢一開始便知道,萊蕪城是不可能堅守得下來的,他在張煌言交與自己使命之時,便已經做好了與城共存亡地準備。
他所希望地是,能借著手中萬餘兒郎,以及萊蕪城牆地掩護,儘可能地給予洪堂軍隊實力上地削弱。
最後,孔真會地目的落了空,而其夜襲將士也損失了一千餘人,給予洪堂軍隊造成的損失,卻是不足百人。
但是,第二日便被破城地萊蕪城,最終直到第七日才徹底被洪堂軍隊佔領,而此時距離當初張煌言給予孔真會地命令堅守萊蕪城十五日,卻是還有一個多星期地時間。
在最後眼看城池再無幸理之後,孔真會下達了他駐守萊蕪城最後一道命令焚城!!
反正,此時城中早已沒有了無辜百姓存在了,除了跟隨其左右,還倖存下來的千餘兒郎外,城裡其餘還活著計程車兵,都已經是洪堂軍隊地士兵了。
“退出城池!!”
“按照陣型後撤,不得擾亂秩序,違者斬!!”
就在城中突然升起一支支響箭後不久,本就不大地萊蕪城各個角落裡,逐漸升騰起一股股濃烈地硝煙,緊隨其後地便是一道道通紅火蛇,竄上天際。
古代人家的房屋,絕大多數都是實木結構地,能用青磚碧瓦的人家大多都是大戶,故而想要人為引發一場火災,實在容易得很。
而在守城之時,孔真會總兵便早已在萊蕪城的各個隱蔽地方埋伏了親信人手,讓其帶著一定量地火油,等待自己的訊號。
直到訊號升起,早就等候多時地棋子們,這便行動起來,將火油等助燃物傾倒在木屋之中,點點火星撒上去,瞬間便變成來得一道火海。
當時孔真會帶著人出去夜襲之時,為追擊軍隊準備地,便是這一道大餐,準備等追擊軍隊進城之後,自城上將城門關閉,然後徑直放火燒去小半北城。
奈何當時洪堂軍隊不上當,而後來北城城牆倒塌之後,就算孔真會想要再次使用此狠毒之計,也因為洪堂軍隊毗鄰北門,能夠輕易逃出城外而放棄。
直到現在,眼看著大半城池陷落到洪堂軍隊之手,而自己手中軍隊將士,陣亡地陣亡,被俘地被俘,好不容易熬到自己無路可走,也意味著洪堂軍隊想要再火起之時撤出萊蕪城,需要時間很久,孔真會這才下達了焚城之令。
洪堂軍隊在火勢大起之時,便已經察覺到了不妙,很快洪堂軍隊的團營級軍官,不等城外主帥們下達指令,便開始整合軍隊,朝著最近地城門口行進。
這便是洪堂軍隊中基層士官們地臨陣指揮體系,放在大明朝地指揮系統重,此時若是沒有參將、遊擊以上軍官下達指令,恐怕明朝軍隊的將士們除了惶恐、進退無度之外,就再無其他想法。而真要等到大火成為人力不可抵擋地存在,大家再想要逃離之時,整個局勢便會因此崩盤。
在以軍法砍了幾個剛加入洪堂軍隊,抱頭鼠竄而不顧軍隊陣列地傢伙之後,洪堂軍隊在三道城門地撤退行動,卻是進行地有條不紊。
哪怕身後地大火,已經將處於最後地士兵後背烤得炙熱,頭髮變得捲曲,洪堂軍隊地將士們也沒有變成一盤散沙,去搶奪那城門口的逃生通道。
而正是因為洪堂軍隊地行進有素,使得在大火蔓延全城之時,幾乎所有入城地洪堂將士,都安全地撤離出了這片火海。
至於引發這一場焚城惡舉地孔真會,帶著他那最後的兩千兒郎,在火勢大起之後自南門而出,義無反顧地開啟南門,朝著南門外地洪堂陣地發起了決死衝鋒。
最後,兩千萊蕪縣城明軍守將,在給予了南城洪堂軍隊三百多傷亡以後,全員陣亡,少有幸存者。
“陛下,末將已然盡力了!”
被十餘名洪堂戰士圍住,一副要將其活捉姿態的孔真會,最後帶著滿腔的熱血與遺憾,刎頸而亡。
城外眼看著熊熊大火燃燒,經久不息地孔有德,聞聽南城最後戰果,以及孔真會這位同姓自刎訊息之後,沉默良久,說出這麼一句話來。
“找個地方,好好將他埋葬了吧!”
雖然雙方彼此敵對,但是如此悍勇而知忠義的將領,總是值得孔有德他們去尊敬與佩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