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奪回遵化、山海關,對於洪堂來說意義不小,其中最大的好處卻是在長遠未來,洪堂若是從東北入關,其門戶掌控在自己手中,無需更多損失便能長驅直入,兵逼順天府、大名府。
到時候,不管京師在大明、還是大清手中,對於洪堂來說,真要出兵之時佔據京城的把握必然極高,對於士氣等提振卻是極大。
而且,以眼前的發展來說,光是在弓長嶺一線發現的鋼鐵、煤礦,就已經足以打動洪門未來發展重心北移了。
畢竟,想要走上爭霸天下的棋局當中,除去人口、金錢底蘊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資源底蘊,需要考量。
特別是對洪門來說,他們的特色與優勢就是在火器和先進的科技上面,可無論哪一樣對於鋼鐵和煤礦的需求都是極大的,這也是至今為止鉗制住洪門發展的一大阻礙。
石碌礦場一年產量將近十萬斤生鐵的資源,對於洪門來說都是杯水車薪,無論是製造槍炮還是製造蒸汽機、更別說那吞噬鋼鐵的大戶鐵路和火車了,讓洪門一直都飽受著缺鐵之苦。
因而在關外東北弓長嶺發現了一個巨量的鐵礦脈之後,洪門就準備將其工業基地搬到東北來了。其中有源自於李天養在後世記憶當中東北一直都是重工業基地的影響,同時也是為了日後跟明庭翻臉做著長遠打算。
現今的石碌礦場,在洪門與明庭談判之後,暫時沒有了危險,倒也能夠讓洪門依舊擁有鋼鐵資源來源,甚至隨著孫氏投入物力財力擴張礦場,將在隨後給洪門提供更多的鐵礦資源,以解洪門燃眉之急。
但是從長遠看,瓊州畢竟不是洪門的地盤,現在明朝與洪門處於蜜月期,外有大清這個雙方的敵人,內還有大西、大順兩個心腹之患,明朝內閣和崇禎皇帝只要不是傻子,自然不會在這種時候跟洪門決裂,平白讓大明四處受敵。
但是大西與大順看起來聲勢浩大,實則一直以來都是明朝軍隊的手下敗將,這些年若不是大清朝在外牽制,這兩夥農民逆賊,早不知道被明朝收拾多少回了。
如今看起來大明損失了北方大片疆域,但是就像之前曾說過的那樣,大清朝入關軍隊雖然對北方各地帶來血光之災,但是同樣的,也讓北方的難民、士紳之家出現了更多的損耗,即便如今孫傳庭重新奪回黃河北地,其需要照顧的流民百姓,不足之前的一半。
更讓人高興或是悲哀的,是北方中堅階層的本土地主士紳,很多都捨不得在當地的基業,以為大清人好歹也還需要有名望的當地人士鞏固權力,收攏人心,卻是有些底氣地留在了本地當中。
卻不成想當大清主力得知關外大本營被洪堂偷襲,多爾袞親王決意折返之後,其本部卻是再也收斂不住手腳,只想著能撈上一筆就走了。
當時多爾袞他們就已經預料到了如今可能出現的情形,因而放棄了當初想要將佔據明境作為發展之本,只是礙於大部隊需要緊急馳援國內,又兼且歸途最近之路被洪堂死死擋住,被逼繞道之下,這動作才小了許多。
但是留守的鰲拜、索額圖等主持將領卻是沒有收斂動作,這些時日在孫傳庭一部沒有渡江之前,他們除了鎮壓各地叛亂之外,更多的時間便是放在了搜刮四境的任務上。
無數原本自以為穩坐釣魚臺的地主士紳,被翻臉無情的清軍將士劫掠屠戮,舉族大姓被直接滅口的事情數不勝數。而那些原本就因為天災、戰亂而流離失所的流民們,在大清人眼中,就跟那草原當中的牲畜一般、甚至還不如牲畜有價值,除了壯年男丁被收為奴隸何家其餘老弱婦孺等拖累,直接被其殘酷地屠殺掉了。
因此,北方如今地盤當中,不僅地廣人稀,而且家族勢力也被一掃而空,即便有不少北方大族跟隨大明朝廷一起南下,到時候即便這些北方士紳在大明重奪回失地,迴歸北地之後,其再次將失去的土地收回,甚至從中漁利不少土地到家族當中,但是相比北方龐大的無主土地基數,卻是足以讓大明朝北方倖存下來的百姓了。
到時候,將無主的土地重新等級造冊再分配下去安置流民,既能讓土地重新利用起來,同時還能讓流民被土地束縛住,不再危害國家安全。不出兩年時間,這些獲得土地的百姓就能重新繳納賦稅,做出貢獻了。
而以當前無主土地規模來看,到時候大明朝北方的賦稅將會比之前要高上數倍以上,畢竟沒有了士紳貴族藏匿土地、因政策原因不需要繳納稅賦等等,卻也能讓大明朝北方財政重新煥發生機。
如是種種,對於大明朝中內閣那些個大臣們來說,其實心裡跟個明鏡兒一樣,這也是他們催促著孫傳庭重新打回北方、奪回京城的重要因素。
而對於洪堂來說,到時候重新奪回北地的大明朝,因為有著洪堂這一個已經出師東北的存在橫隔在大清與大明之間,他們卻是少了太多麻煩,便能騰出手來重新收拾大西張獻忠和大順李自成兩支叛亂起義軍了。
等到收拾了兩支起義軍之後,再沒有其他負累的大明朝,接下來就該是對付洪門這個最後的心腹大患之時了。
當然,真要等到大明朝收復國內失地,收拾掉兩支農民起義軍,那也不知道是猴年馬月的事情了。於洪門而言,到時候局勢發展如何,洪門壯大到什麼地步,都是一個未知之數。
但是終歸作為領導,應該有的遠見是需要的,瓊州這塊土地上的官府至少還是聽命於大明朝,到時候在暗中做點手腳、刁難一下石碌礦場的開採,對於洪門來說風險都不低。
與其如此,那麼還不如將局勢掌控在自己手中,弓長嶺礦藏的勘探越是仔細,給予洪門的驚喜也就越發,不僅僅是弓長嶺上有這鐵礦礦脈,就在方圓數十範圍之內的丘陵當中,也有著品相極高的鐵礦存在,這簡直就是向來缺鐵的華夏大地上不多的一塊鋼鐵寶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