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八年的初春,寒冷如冰,凍壞了大明王朝的心臟。
熙熙攘攘、紛紛擾擾的大明朝京師當中人心惶惶,民間一直在謠傳、猜測著的帝皇動向,最終有了眉目。
整個大明朝大朝會,一連舉行了一旬時日,支援就地抗擊等官員和支援崇禎遷都的官員彼此激辯爭吵,甚至差點當著朝臣們等面大打出手,隨著當朝首輔魏藻德的一槌定音,緩緩落下了帷幕。
身為首輔,直到現在才表明自己的態度,實在並非一個專業的表現,可是他魏藻德其實也是有苦難言啊,他一直頂著風頭不發一言,就是不希望自己成為後世史書的唾棄者。
魏藻德很清楚,不管他如何選擇,其實都是惹怒另外一方,同時夜會讓後世史書找到唾罵自己的理由來。
他強撐著巨大壓力不發意見,其實是希望惱羞成怒的崇禎皇帝朱由檢,能夠像他之前的十六位前任一樣,哪怕是被捉拿下獄也比現在他所處位置來的友善。
可是大明朝的朝臣和崇禎皇帝誰也不是傻子,哪裡能不知道魏藻德的這點心思,朝臣們一邊爭吵一邊向魏藻德逼宮,逼其表態;而向來脾氣火爆的崇禎皇帝更是一反常態地壓制火氣,不停在暗地裡找上魏藻德,向其暗示自己等選擇,讓其支援自己,可就是不在這個時候換帥,由得他繼續坐在首輔的位置上。
大清人開啟了山海關城防之後,關內一馬平川的平原地帶,讓其如同一匹脫韁的野馬一般,在將後路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之後,士氣如鐵地殺了進來。
遵化、興隆、灤縣最後一道防禦大名府的明軍防線,在洪承疇這位督師和一干遼東殘部的帶領下,不到二十萬明朝官兵拼死擋住了大清人的入侵,給順天府紫禁城的崇禎皇帝和內閣大臣們爭取到了一些時間。
只是,隨著求援的文書如雪花一般北送到內閣手中,紫禁城中大明朝等中樞內閣們也不得不承認,此時他們的處境堪比、甚至超過崇禎二年之時,若是不能在洪承疇他們徹底崩潰之前拿出一個方案出來,他們怕是極有可能成為女真蠻子鐵騎之下的俘虜!!
譬如吏部員外郎許直這樣反對遷都之意的官員不在少數,也是如今崇禎遷都應天府最大的阻礙,只是限於祖宗法度的問題,崇禎皇帝此時固然有心想要遷都南方,可就是無法自己開口下達這個決定,必須由魏藻德這位首輔帶頭,數次請命讓自己遷都,此事他崇禎才不會落人口實,被史書所唾棄。
不比原歷史當中被大順朝李自成自南向北打入順天府紫禁城,讓自己不得不走上一條絕路,此時北方大清人攻打過來,威脅整個順天府的安危,可是對於崇禎皇帝來說他卻是還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遷都南方等陪都應天府,雖然會違背當初明成祖的遺命,可是卻也是繼續拯救大明朝的一條出路。
長江以北的局勢,隨著大清女真人入關開始,已經完全陷入到了一種絕境當中,努力奮鬥了小半輩子的崇禎皇帝朱由檢自己都不得不承認,瑞士如今再繼續留在京師當中,那無異於是找死,讓大明數百年的基業在自己手中滅亡。
不管是為了自己的性命,還是為了祖宗基業,崇禎皇帝自己思想鬥爭做了良久,終於還是決定了遷都之意,而在隨後數次與魏藻德之間的交流當中,更是逼得對方不得不配合自己,在旬日的沉默之後,就此向崇禎皇帝建言,請其移駕應天府陪都,儲存大明龍脈!!
假意推諉數回,做足了一番誓死抗爭的姿態,崇禎皇帝“架不住”魏藻德數次上請,最終低下了他那高昂的頭顱,同意了遷都之意。
遵化一線的明軍將士已然堅持不了多久了,隨著灤縣的陷落開始,洪承疇他們構築的最終防線也漸漸被強大的女真蠻子撕開裂口,將關內富庶的土地裸露在女真人的面前。
而就在洪承疇他們拼死抵抗、為大明中樞內閣如同爭取時間的這段時日裡,紫禁城也終於有了動作,無數的朝臣家眷開始打點行李,僱傭車馬往天津衛行去,而大明朝立國一來兩百年等都城紫禁城中,由崇禎皇帝打頭的一干宮中人流,也在慌不迭地準備搬空整個王都,試圖挽回皇室最後一點尊嚴。
相較於其他王公大臣、達官顯貴們的行禮,其實崇禎皇帝自己所攜帶等行李並不算多,除去自己和宮中嬪妃、皇子公主們的日常衣物首飾等,崇禎皇帝內庫所有之財貨物資,甚至還裝不滿一艘千料的大船。
反觀那些在崇禎尋求幫助,希望大家捐出糧餉、俸祿的大臣勳貴們,除去自家的人丁不比皇室多外,但是他們的行李卻是一點都不比皇室少,而若是將其中行囊開啟展露出來的話,怕是有不少人家的財貨甚至要超過唐唐一國之主,大明皇帝崇禎的身家的。
這些時日裡,以南洋商會為首的很多有船商人可是極受歡迎的,皇室崇禎還能直接徵募海船為己所用,再不濟也還有漕運大船供自己使用,但是那些皇親國戚,勳貴大臣們想要託運財貨,那可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了。
對於崇禎皇帝的選擇,在這幾個月來朝堂當中的爭辯當中,南洋商會的成員們早就有所準備了,好在他們在北方等基業並不算多,即便北方淪陷對於南洋商會諸多成員來說影響並不算大,甚至於如今大明王都南遷,將會帶來的社會動盪與影響,反而會讓越發強大一團結的南洋商會看到更多的商機,一如此番他們早早將手中海船調集北上,聚集下天津衛的港口之中,漫天要價。
倒是原本海面實力最為強大的南洋商會成員之一,洪門齊心堂,在此番商機面前卻是顯得有些遲鈍,並未在遷安這中時候湊上熱鬧,賺上一筆。
究其原因,卻是李天養本人犯了一個老套的錯誤,錯以為崇禎皇帝還會選擇跟原本歷史一樣的使命,以九五至尊之身,誓死守衛大明紫禁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