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將軍,就算咱們要反出大順軍中,可這方向也不對勁啊?為什麼濮城其他的百姓跟咱們不是一路?”
一路上,雖然將士們跟自己基本上達成了一致,但是對於接下來何三江的安排,他們還是摸不清頭腦。
“是啊,將軍!咱們就算反出大順了,以咱們如今在濮城經營的實力和地盤,加上黃河天塹作為後盾,咱們何必多此一舉往東行進呢?”
“呵呵,你們以為老子在大順待了這麼多年,就真的是任勞任怨無所作為等嗎?”
何三江到現在為止,還依舊保持著作為間諜最重要的保密姿態,在沒有獲得大本營的指令之前,他是不打算將自己真實身份告知身邊這一群心腹的。
而為了讓之後的計劃擁有一個合理的解釋,他現在就開始撒起謊來應對身邊這群將士。
“不僅僅只是老子要反出大順,老子早前就已經跟一些熟悉的頭領們商議過了,他們也願意跟著老子一起反他孃的!”
“而且告訴你們一個好訊息,當年跟著老子一起打天下的白玉山,早就在山東開闢了一塊地盤等待著我們,咱們去跟他們匯合之後,就算那大順李自成想要攻打我們,那也得看看到底是咱們的骨頭硬,還是他們的實力強!!”
到現在為止,何三江其實都還並不知道除了自己和白玉山他們以外,大本營在大順軍中潛伏了多少人,只是在蘇大軍前來跟自己匯合的時候,讓自己帶著人到與濮陽相接的黃河岸邊去迎接跟著他一起反叛大順的洪門間諜們。
洪門固然不想要大順軍前往河北、京師等地,讓大明朝分崩離析,但是在江南未亂、己方佈局尚未完成之際,他卻是依舊需要大順朝這個緩衝,讓京師與江南一地漸漸分離,使其能夠繼續從容佈局江南一地。
因而,若是讓何三江和潛伏在大順軍中的洪門勢力突然發難,對大順軍反戈一擊的話,李天養不敢說有百分之百地把握讓大順國損失慘重,但是至少如今大順軍的實力怕是要折損六成以上。
而以最多四成不到的大順軍隊,想要在反應過來的大明軍隊反擊當中,繼續保持分隔江南和京師的形式,怕是沒有可能了。
在選擇對於洪門最有利的情形下,大本營給予何三江和潛伏大順的洪門間諜之命令,卻是讓其反出大順,而不是突然發難攻擊大順,使其在實力受損又多出一個強敵的情形下,知難而退,停止他們北上的腳步。
如若李自成依然一意孤行的話,那麼說不得李天養真會為了保證大明不被摧毀而讓何三江他們反手攻打李自成的大順軍。
“將軍您這是早就準備好了啊,那咱們兄弟無話可說了!”
“原來您早就跟白將軍聯絡上了,此時才跟屬下們說這些事情,白讓咱們擔心一場!!”
“哼,老子要是不準備充分一點,洩露了點蛛絲馬跡,誰知道咱們這隊伍裡到底有沒有那大順人的耳目啊!!”
冉茂昌一行人疑惑大解之後,同時也心中夜多了幾分底氣,之前雖然大家對於跟隨何三江的意志從未動搖,源自於對何三江的忠誠,但是說實話以他們如今的實力,真要面對暴怒的大順軍主力全力攻擊的話,大家的底氣還是不足的。
來到濮陽境內的黃河邊上,因為處於下游地帶,黃河寬闊的河面上卻是少有波瀾,此時一眼望去平靜的海面上,卻是多出了不少的河船、漁船。
而在他們即將到達的河岸上,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搭建起了一片片的簡陋軍營,軍營之中人影穿梭,卻是好不熱鬧。
“停!!”
在距離對方不過三五里地外,何三江卻是發出了指令,讓隨軍人馬停了下來,然後揮手之間一騎騎兵衝出隊伍,打馬往對面緊惕地軍營駛去。
騎兵很快接近了軍營,並在拿出了什麼信物之類等東西之後北人帶進了軍營,隨後不過盞茶的功夫,這處軍營卻是重新開啟,從其中走出了二三十人組成的隊伍,在之前的騎兵帶領下,並未攜帶武器就打馬迎了過來。
“屬下韓堯(衛龍、施然……)見過將軍,奉將軍之命,屬下等已帶領麾下將士前來匯合!!”
一行人接近了何三江他們所在,一個乾淨利落的下馬動作加上一個單膝軍禮,表明了他們的身份,讓一旁的冉茂昌等人放下心來。
“起來吧,辛苦大家了!”
何三江其實對一底下不少人都不熟悉,甚至此時是他們大家彼此第一次見面,但是為了掩蓋事實,他卻是表現得遇見了老熟人一樣,坦然地跟大家打著招呼,並將他們叫了起來。
“'這一路上有沒有被大順將領刁難或是察覺啊?”
何三江將人叫起來以後,讓其與自己並行,同時緩緩詢問起來。
“並無人察覺,如今大順軍中調動頻繁,咱們又是通了些關係拿到了軍令,一路行來順暢得很。”
“那你們大家麾下將士如今擁有多少?”
“稟將軍,屬下等人如今麾下共計有可戰之士一萬三千一百三十七人,輜輔士兵有兩萬三千二百人。”
“嗯好,那你們回去招呼將士們打點行裝,跟著我們出發吧!”
“諾!!”
一支浩浩蕩蕩的軍隊就此開拔,急行軍去追趕前面已經早出發了大半天的大部隊去了。
而直到何三江他們的隊伍走了差不多兩三日之後,才有大明軍隊等斥候將這一情報報告給在彰德府嚴陣以待大順軍隊的督師孫傳庭。
“什麼??濮陽城中大順何家軍不知所蹤,濮陽城已經人去樓空,再無一支軍隊駐防??”
督師孫傳庭大驚失色,對於黃河北岸這枚釘在河北省前線的大順軍重鎮,孫傳庭這些日子以來不是沒有過動作,可是在何三江這個賊將嚴防死守下,愣是無有作為。
與何三江以及其麾下將士的交手當中,孫傳庭這位大明朝中大帥卻是對其有了充分等認識,並因為一次次的攻擊未果而對其生出了幾分重視之情。
與一般等大順軍隊相比,駐守濮陽城的何三江所部卻是孫傳庭與農民軍交手無數次中,少有在整體戰鬥實力上跟明朝精銳不相上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