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因為洪門這一個看似依舊還上不得檯面,龜縮在遙遠南洋上的民間勢力關係,在崇禎十七年的時候,雖然風雨飄搖、大廈將傾的模樣,但是最終還是改變了曾經的歷史走向。
直到過了崇禎十七年的春季,來到了炎炎夏日時光,大明朝等當家皇帝、主心骨崇禎皇帝朱由檢,依然還是坐在京師紫禁城中那一張皇椅之上,絞盡腦汁為這泱泱華夏之地努力奮鬥著。
李自成在佔據了洛陽城後,最終還是走上了稱帝之路,歷史的車輪彷彿還有慣性一樣,即便在當時當代歷史走向改庭換面之下,依稀還是能找到一些原本應該屬於它的模樣,大順政權在千年古都洛陽建立起來,李自成有之前的闖王搖身一變,金龍加身稱帝,年號永昌。
聽到這一個訊息之時,身在紫禁城的崇禎皇帝既驚且怒,可是卻又毫無辦法:去歲大明朝鎮壓農民軍起義的主力軍隊,在舉兵攻打河南汝州之時,被如今等大順軍設計圍攻,最終寡不敵眾慘敗而歸,甚至差點連督師孫傳庭都喪身其中。
沒了這一支被崇禎皇帝委以重任等鎮壓軍隊主力,此時中原腹地之中的軍隊卻是再也不能像之前一樣對農民軍擁有主動攻擊的勢態。
北方的心腹之患大清女真人屯兵數十萬對寧錦防線展開圍攻,逼得崇禎只能兩相權衡取其輕,先放過陝晉等地的農民軍隊伍,將更多的軍隊派出支援迫在眉睫的遼東邊關。
曾經的農民軍,如今的大順軍固然讓崇禎皇帝羞惱交加,然則農民軍本身格局和戰鬥力,相比關外那群自小就弓馬嫻熟的女真蠻子來說,其威害卻是要小上太多太多了。
“陛下,您都已經兩日未曾進食,國難固然當頭,然則您的龍體也是金貴,萬不可在此刻有半點閃失啊!!”
金鑾殿中,來自邊關遼東的千里傳書就擺在四十歲出頭的崇禎皇帝面前,年紀只比李天養要小上幾歲的崇禎皇帝不管從神態上還是從肉體上看,卻都是比李天養看起來要蒼老許多。
在其身後,他最為信重的秉筆太監在一旁端著一碗已然有些冰涼的粥碗,苦苦相勸道。
“真是無能、無能!”
“枉費朕對其信重又加、委以大任,他洪承疇老匹夫怎麼就敢丟了朕的江山,怎麼還敢跟朕求援!!”
崇禎對身邊太監的勸告置若罔聞,只是一心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悄悄一個人在背後大發雷霆,發洩心中的悲苦。
秉筆太監對此早已是見怪不怪了,自崇禎皇帝上位以來,朝局就從來沒有真正安穩過,林林總總進出朝堂內閣的重臣都已是將近百位了,如那走馬觀花一般讓人眼花繚亂。
其中或許有這些大臣們的能力問題,但是更多的還是如今這位中年皇帝朝令夕改,喜歡遷怒於人的性格有關,這卻使得如今的朝堂之上,一時間竟然找不出幾個可用之幹才。
洪承疇在關外的失利,放在以前之時說不得現在早就被正在氣頭上的崇禎皇帝給摘了官裟不說,恐怕還會被錦衣衛拿下問罪。
可如今崇禎確只能在無人之時大聲怒罵呵斥,等到自己火氣稍歇之後又不得不趕緊東挪西湊,向邊關加派人手物資。
只是這大明朝早已是千瘡百孔了,到處都是怨聲載道之地,讓崇禎皇帝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空有一腔熱血重整雄風,奈何時不我待,天下農民起義此起彼伏,除了江南之地稍顯安穩以外,其餘北方、西南之地都已經是動亂紛紛,讓崇禎望而興嘆。
京師戶部國庫,以及大內密庫當中空空如也,甚至都能餓死一窩老鼠了,看看崇禎皇帝身上那一身五爪金龍常服,上面甚至依稀有著幾個補丁,呃呃秉筆太監手中華那一碗逐漸冰冷等稀粥,也真的只是小米煮熬的稀粥,沒有任何的新增,足見國政艱難。
“傳朕旨意,命山東巡撫籌措兵員五萬、糧草十萬石,即可運送至山海關,交付薊遼總督洪承疇!!”
發洩之後,崇禎皇帝依舊只能苦巴巴從各省之中衡量,看看能不能籌措一些援助送往山海關洪承疇手中,至於其戰敗之罪,除了一封訓斥之口諭以外,更多的卻是勉勵之言了。
沒有辦法,洪承疇固然在邊關戰事之上失利了,並損失了朝中多年經營的寧錦兩座重要據點,然則這也並不能全都怪罪於洪承疇一人身上,糧餉欠缺、兵員不足、工事久無修整,皆與朝廷國政艱難有著莫大關係。
至於女真蠻子兵力強盛、實力強大之事,也不是崇禎一天兩天才知道的事實,而以當前朝中大臣的能力地位,新敗的孫傳庭、志大才疏的盧象升,在崇禎所知事實當中,卻也依舊差了這洪承疇一籌。
連洪承疇這一帥才在女真蠻子面前都落得如此慘敗,那孫傳庭、盧象升之流豈不是更加不堪?
崇禎雖然性格撥涼、朝令夕改,可是最起碼的眼光還是有的,在此時節即便對洪承疇百般不滿,可是依舊忍下了怨憤,期望著洪承疇能夠戴罪立功,將女真蠻子抵禦於邊關之外,如此才能給朝廷爭取時間,在更加富庶安穩的江南之地招兵買馬、籌措軍資。
“傳朕旨意,委孫承宗為豫、晉、陝五省總督,總理一應事宜,即可前往上任給!!”
突然崇禎皇帝下達的又一道旨意,讓秉筆太監先是一愣,隨即連忙重新低頭,頗為意外著崇禎皇帝的任命。
連前朝帝師,年歲已是七十好幾的孫承宗老大人都被啟用了,足可見此時崇禎皇帝麾下人才之匱乏了。
“……”
隨著一道道命令傳達下去,並透過各自的渠道送到當事人的手中,崇禎皇帝這才終於能夠讓那個緊繃著的大腦有一刻的休息,整個人頹廢地倒在了龍椅之上,讓其身邊親近的太監們心疼不已,卻也不敢打擾皇帝難得的休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