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鎮的錢莊總號開業之時帶來的熱鬧,一直持續了差不多一個多月,直到進入晚春時節以後,才漸漸歸於平靜。
在此之間,月港、福州、杭州等五個重要的城市當中,南洋商號的分號也紛紛建立了起來,並逐漸開業。
新穎地錢莊制度,讓南洋錢莊從開業以後,就飽受當地百姓和商戶們的關注,誰都不敢相信,原本不管是存錢、借錢和兌錢的錢莊,如今竟然會被南洋錢莊打破了這數百年的規矩,只要存錢在錢莊當中,就有銀錢可拿。
眾多的老百姓和地主士紳們紛紛側目,等待著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去試水,這個時代除了走南闖北的商人,因為需要在全國各地走動,採買商品物資,為了避免被人截殺的風險,他們更願意花點錢去辦理承兌業務。
至於其他的地主士紳和普通人家手裡的錢,人家更遠離放在自家地窖裡,或是埋在屋中角落,也不願意拿出去放在錢莊裡去,既要繳納保管費用,而且你還擔心這家錢莊會不會裹挾了資金逃走。
這個時代的普通人,普遍都沒有經濟意識,對於他們來說只有放在自己手裡的錢,才是最安全的!
因此,雖然月港等五個城市開設了錢莊地分號,但是除了南洋商會、或是那些有兌換業務需求,又對洪門等錢莊主要股東充滿信心的商家,才會在南洋錢莊當中辦理業務以外,少有其他的人來辦理存兌業務,除了洪門大本營大元島。
大元島上洪門在這片土地當中的影響力,直到這一刻才凸顯出來,可以這麼說吧,以前大家或許還知道有一個大明皇室的至高存在,可是在洪門如今多年經營之下,只要在大元島上待過五年以上的人家,基本上家家戶戶都對遠在千萬裡之外的大明王朝皇家少了太多敬畏之心,反而更加忠心與洪門李天養他們!
這是由洪門帶給大家的幸福生活所決定的,本身大明朝在大元島中的影響力幾乎可以說沒有,雖然設了笨港縣和基隆軍鎮,就連李天養都掛著福建水師提督的帽子,可是百姓們如今耕種的土地、享用的物資和他們的工作,卻全都是洪門為他們提供爭取到的。
更別說洪門如今透過戲曲、話劇等形式,將高高在上、被神話了的皇權給拉到了現實中來,透過一個個昏庸的、懦弱的、無能的“前朝”皇帝角色,讓大家明白,原來皇帝也就不過是一個人而已,哪裡是什麼天命之子啊!
結合他們原本因為各種原因而流離失所地境地,最終被迫遠走他鄉來到大元島這片土地上重新開始新生活,自然而然地,他們會將他們的悲慘遭遇與大明王朝的官場掛鉤,更不難讓他們開始升起以前從來不敢有地,對大明朝官場腐敗無能地置疑之聲!
因此,當洪門自己的錢莊,被李天養換算做股本併入到南洋商會之後,他們所推出來的銀錢儲蓄業務,在洪門基礎機構居委會地幫助下,很快便傳遍了整個洪門掌控範圍。
首先吃螃蟹的人,不是看起來更加聰明一些的大明百姓,反而是哪些在打架看起來有些蠢笨蠢笨的土著人。
土著人或許因為對華夏文化的瞭解哈卡不夠深,至少在如今這一代正值壯年的中堅土著人當中,他們依然還保留了不少原生土著人的淳樸,以及對於看重的人報以極高的信任。
當土著人從居委會工資卡人員的口中,詳細瞭解到這錢莊存銀手續的種種益處以後,在其他自認為很聰明的大明百姓們還在猶豫的時候,那些已經在洪門地盤定居、或是經常在洪門打工的土著人,回到家以後,就紛紛捧著自己辛辛苦苦轉來的銀元,來到南洋錢莊所在地,當場進行開戶手續。
反正對於土著人來說,貨幣價值體系本身就是一個新興事物,大家對於銀錢的作用也是在跟洪門打交道以後才漸漸明白過來的,如今再繼續接受一個貨幣儲蓄體系,也不是什麼難事。
根號不用說,這樣做還能帶來額外的利息,雖然不算很高,可是這些銀子放在家裡也生不了崽兒,還不如相信偉大的李天養酋長,放在錢莊裡繼續生錢。
而為了將儲蓄體系開啟局面,李天養他們實際上對於儲蓄利率在一開始就定的較高,至少比後世銀行來得高一些。
活期儲蓄的年利率在6%,定期儲蓄更是達到了8%,對於新開業地南洋錢莊來說,這點付出一點都不算虧。
要知道,早在錢莊開業沒有多久的時候,錢莊地放貸業務就已經批次式地爆發了出來。
其中南洋商會的成員們佔了絕大多數,前面說過,為了能在錢莊一事上分一杯羹,很多中小商號海幫傷口借了高利貸來籌集股本本金的,如今錢莊成立了,他們自然需要從錢莊當中借錢出去,將高利貸隔空還掉。
光是南洋商會成員們,從錢莊借出去的銀錢,總計達到了將近四百萬兩,差不多是整個錢莊資本的2/3,而其年利息則是15%。
別看這利息似乎在後世算是很高了,可是在這個九出十三歸地高利貸行業通用法則時代,這簡直就是一個大白菜價,不僅在南洋商會成員當真好得到了追捧,就連月港等其他五個錢莊分號當中,這也是唯一受到其他顧客追捧的專案。
不過真的想要借貸到這比貸款,卻並非一個容易點事情,之所以絕大部分的銀錢被南洋商會成員給貸走了,自然是因為他們本身知根知底,又有錢莊、金礦等股份作為抵押,大家倒是不擔心對方借了款項就此逃跑了。
可是其他人想要借貸卻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在這個交通不便、戶籍政策有著致命缺陷地時代,你根本無法去追逐一個鐵了心想要躲藏起來的逃竄分子。
因此,這個時代九出十三歸成為行規的高利貸利率,也是因為大家想要降低風險的一種強有力手段。
不過南洋錢莊將貸款利率降得如此之低,他們自然得將風險控制在最低的低位上,這對外放貸的速度和規模也就因此顯得小上很多。
再加上此時儲蓄業務還並未獲得百姓們的認可,剛剛成立地南洋錢莊本錢著實不夠豐厚,除了借出去的四百萬兩銀子以外,剩下的兩百多萬兩銀子,錢莊總不能都借出去吧!!
不過,隨著大元島上的百姓們,在土著人的帶動下,漸漸擺脫了對於儲蓄業務地擔憂之後,錢莊的資金也漸漸多了起來。
不看不知道,真等到大元島百姓們接受了儲蓄的觀念以後,李天養他們才明白,自己麾下的這群百姓們,是何等地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