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鐵路開通儀式,放在以前並不符合洪門韜光養晦的策略,只是隨著李天養勵志準備入局天下以後,他便開始對洪門都策略進行起緩步的改變來。
這次的鐵路開通,本身從技術上來說,蒸汽火車還沒有達到一個正式的商業用途,不管是其載運力還是其速度效能上,依舊還是有很多缺陷的。
不過李天養將這個還不算成熟的造物趕工上馬,並邀請諸多團體代表參與,其中的緣由無外乎是在對外展示他們洪門的肌肉。
不僅僅是火車,同時洪門還將己方上一代的鋼鑄火炮給拉了出來,第一次展示給包括西洋人在內的外人參觀。
鋼鑄大炮的優勢在於其材質的精良,光是這優良的合金鋼材所鑄造處理器的火炮,重量和韌性上就已經能夠抵消西洋人在鑄炮技術上的優勢。
一門門散發出戰爭氣息的大口徑火炮往那一擺放,倒是比火車更能震懾人心,而自認為在這方面處於領先優勢的西洋葡萄牙人、英國佬等歐洲人,更是如遭重擊,被洪門這一大棒給敲傻在當場。
西洋人的震撼與挫敗是有原因的,他們在這個大航海時代之所以能夠無往不利,無外乎就是源自於他們兩樣領先其他大陸文明的利器,一個是堅固而載運量龐大、且利於在遠洋深海當中航行的海船;還有一個,自然就是他們一直都在改進與研發的,威力無窮的槍炮等熱兵器。
否則的話,像葡萄牙、西班牙、荷蘭這種彈丸小國,憑什麼能夠奴役征服一個個遠超過他們國土和人口的文明國度,劫掠殖民該國的資源為己所用。
而如今這兩樣西洋人最是看重,同時也是最為倚仗的利器,在茁壯成長起來的洪門面前,卻再也佔據不到任何優勢了。
“楊帆式”、“蛟龍式”、乃至剛剛入裝洪堂艦隊的“玄武式”戰船,無論哪一個系列的戰船,都能夠跟西洋人同規格的戰船相匹敵,或許有所不如但是其差距卻是極短的。
而有著本土優勢的洪門,在戰船、人口補給上卻是佔據了強大優勢,只要他們不是想要西進印度非洲、跟歐洲人在遙遠的非洲印度等國度爭食兒,只是保住南洋這一代的利益,洪門如今完全沒有問題的。
而在如今洪門暴露出他們隱藏良久的火炮、火槍鑄造技術以後,更是讓他們洪門自制的戰船如魚得水,搭配上這些自重更輕、口更大的火炮是,就算還不清楚這些火炮的實際戰鬥力,可是熟悉火炮口徑與威力關係的西洋代表們,誰人不是暗自吸了一口涼氣。
“將軍大人,這些火炮都是你們製造出來的嗎?”
還有西洋人不死心地發出詢問。
“自然,這批火炮是我洪門自主鑄造出來的大口徑火炮,這一門火炮口徑,按照你們西洋人的說法,應該算是六十四磅火炮,一炮擊中一艘四百料的戰船弱點,差不多就能當場讓這艘海船散架!”
李天養自豪的回答道,拍了拍身邊這具身量達到一丈有餘的黝黑火炮,為其講解道。
“對了,我可跟各位先打一個招呼,從今以後咱們齊心堂即將開始出售火炮,也支援預定大口徑的火炮,只要在座的各位有需求,我齊心堂一概歡迎。”
似乎為了給西洋人做驗證李天養轉頭面向琉球、東倭和朝鮮等代表,向他們說出了一個讓其頗為心動的訊息。
西洋人慣於敝帚自珍,出售給遠東各國的火炮不是一些過時老舊的火炮,就是需要一個漫長的等待時間,從遙遠的歐洲大陸運送過來。
這就使得這個時代的東方各國,即便有心想要採購大威力的火炮以鞏固國防時,手裡空有豐厚的資金,卻需要看西洋人的臉色,問問人家願不願意出售給自己;甚至乾脆濫竽充數,給與自己等人一些威力弱小、體型笨重的生鐵大炮等等。
而如今洪門對外出售這種制式得火炮,對於這些有著軍備需求的團體、王國來說,這也就意味著他們不再需要看西洋人得臉色,巴結對方了。
西洋人得威脅,其實對於海洋王國來說,是一個遠比大明朝這個龐然大物更加富有威脅的團體,倭國江戶幕府在前些年前開始推行閉關鎖國得態度,也正是源於海洋上來自西洋人的威脅。
倭國好歹算是海洋王國當中有些實力的,剛剛結束沒有多久的戰國時代,讓其王國軍隊有著極強的戰鬥力,這也使得他們推行的閉關鎖國政策能夠堅定不移的推行下去。
可是即便如此,前歲開始的島原之亂成員,大多都是信仰耶穌會的西洋教徒,其根本雖然是因為人民生活困苦,可是在其動亂背後,何嘗沒有西洋人得蹤影,為的也不過是重新開啟東倭這個富庶王國大門。
就連倭國這種海上較強的王國都受到西洋人得威脅,更別說像蘇祿王國、朝鮮王國這等更加弱小的王朝了,越是弱小的王朝,也越是能夠明白軍備對於一個王國的重要性。
“大人此話當真?”
剛剛經受了大清人的侮辱,當朝國王被逼向大清皇帝臣服的朝鮮王國使臣,此番除了出席洪門這場盛事以外,同時也是帶著另外一個任務前來的。
早前洪門派出吳傑所屬鯨部艦隊一支,前去找入侵朝鮮王國的大清人麻煩,一來是為了檢驗一下洪門普通軍隊的戰鬥力,二來則是為了讓大清人損失更多,削弱他們的實力。
不過朝鮮人卻是未必明白洪門的意圖,不管是江華島解圍,還是在開城的突然襲擊,洪門對大清人造成的麻煩,給朝鮮人帶來的幫助卻是實打實的。
故而,當大清人最終退出朝鮮王國以後,新興上任的朝鮮領議政大人崔鳴吉,為了給自己王國找到一個更強大到盟友,自然而然便瞅上了洪門這個強鄰。
大明朝自己兩面作戰,情況比之朝鮮人更加麻煩,想要這位宗主國保護自己,那是不可能到事情;而且,之前大清人攻打朝鮮的藉口,也是因為他們王國與大明走得太近,這回新上任的領議政崔鳴吉大人,卻是再也不會犯前任金瑬到錯誤了。
所以,這回發朝鮮特使,還帶著向洪門道謝,以及尋求結盟的目的而來。如今結盟的意頭還沒有看到,但是卻又這意外之喜,卻也是一個極好的開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