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巡撫的處理結果,與李天養設想如出一轍。
蕭奕輔能做到如今的地位,是有幾分才幹的,在任上這幾年一直都對洪門這個龐大的勢力團體有著濃厚都興趣。
早間李天養其實已經將福建錦衣衛等明朝間諜系統給滲透得七七八八,對於蕭奕輔的一舉一動可以說是瞭如指掌。
可以這麼說,只要李天養有心想要這位巡撫大人的性命,那麼這位巡撫大人必然活不過今夜的三更之後。
而蕭奕輔所獲知的洪門情景,其實都是李天養願意告訴給這位大人的,但就是這些隱藏了無數實力的內容,都已經讓蕭奕輔這位巡撫對身邊這位冒似恭敬、任勞任怨的二品武將充滿樂戒備之心。
之前他坐視洪門與北方那些個商家彼此商戰,甚至暗中多有出手幫助北方商人,其中打算不乏利用北方商人的力量,來削弱洪門人的實力。
誰曾想,原本在公眾面前從來都是以公平公正示人、從無利用手中實力欺壓良善的洪門,如今卻一反常態地使用了這種暴力都手段,彷彿跟北方商人有仇,要治對方於死地的樣子。
早已經在心中形成了對洪門都固有觀念,反而忽略了對方實際上是海賊出身的本質,這不僅僅是蕭奕輔自己出了問題,同樣也是北方眾商家所忘記的重要問題。
當洪門真正亮出了他們的刀鋒以後,這群剛剛才經歷了一次沉重打擊都北方商家麼麼,再一次在同一個地方折倒了。
這回損失的物資,是他們大家好不容易才籌集起來的,加上之前的孫書記,以及已經成了定局要賠償給洪門的,這一大筆開銷,已經讓北方商號的這些東主們急紅了眼。
各種隱藏著的手段都被北方商號給動用了起來,飛鴿傳書京師、召集江湖豪客、收買走通江南各衛所的指揮使等等,很顯然,他們這可比之前李天養聽聞北方商號陰了自己一把還要淒厲兇狠啊!
不過李天養這邊同樣也沒有閒著,當初答應給諸位商號代表的寬限時間已經過去了,李天養可再也不會犯那心慈手軟的事情了。
在約定時間到達的第二天一大早,齊三等在月港的大批成員,就在關居雄的帶領下,將北方商號各家店鋪、倉庫門口給堵了起來,嘴裡一邊叫嚷著要對方履行契約,一邊則派人找上這些商號提前偷運走倉庫的貨物,將其搜刮一空。
一家家商號代表,此時再是哭喪著臉向關居雄求情,甚至請求再次面見李天養一面,都倍關居雄板著一張老臉個哦斷然拒絕了,一副就要對方馬上給出解決方案的意思。
而在經歷了寧德事件以後,巡撫蕭奕輔也再不敢輕易對李天養這邊的立場有所針對,只是在官場上下打點了招呼,讓其對洪門針對北方商號的事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此一來北方商號在月港可以說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只能看著洪門人在他們的店鋪、倉庫門前肆意囂張。
介丘、榆次、太谷等地晉商大本營所在,很快接到了商隊再次被劫的訊息,誰人不是怒火中燒,正當他們準備金大張旗鼓幹上一架得時候,卻不曾想他們自己內部出現了問題,起了矛盾。
李天養一直以來對晉商的反感,在一開始或許是出自於他從後世知道的皮毛知識,可是到了現在洪門棋子遍佈天下之際,雖然未必能夠深入到遼東腹地,可是一般性到秘密,洪門還是瞭解一二的。
範氏、曹氏、王氏等晉中如今的大商家,基本上都是以出賣了大明朝的長遠利益為代價起家的。
特別是在寧遠大捷以後,大明朝徹底斷絕了與清朝人的邊境貿易,同時嚴密防範各種物資流入到大清王國到土地當中去,這本是當時剛剛登基的皇太極最害怕的事情。
可是隨著範永鬥等晉商秘密造訪遼東,與皇太極打成了一系列協議之後,山西晉商就以他們在朝堂上的影響力、這些年在邊防打下來的基礎,將大清朝所急需到各類物資源源不斷地送到了遼東等地。
物資進出邊關,或許遠在京師當中的那些中樞高層未必深知,亦或許其中有人知道此事,但是卻秘而不宣,因為其中有著跟他們切身相關的利益,可是對於有心想要調查的洪門來說,晉中商人走私販運各類貨物到遼東去的情報,在這些年裡,早已經收集了一大摞的賬本。
吳傑之前俘獲了範氏商號的少東家範三拔,原本是打算為了掩人耳目將其就地正法的,可是到最後關頭吳傑還是覺得這人有些用處,就此一念之差留了他一條小命。
當這個自稱範氏嫡系的範三拔被帶到李天養的面前,經過一番盤問而沒有太大收穫以後,李天養轉手就將這個唄折磨得奄奄一息的範氏少東家給秘密送回了介丘範氏老宅。
隨同這個少東家一起回去的,還有這些年來他們範氏為大清人張羅收集的各種物資清單,以及收買的各路人馬名冊。
當已經失去了人形是範三拔被送回了老宅以後,膝下僅有這麼一個兒子的範永鬥臉色說不難看那是騙人的,可是相比這個,那用一個厚重大木箱子一起運送回來的賬本名冊,才是讓範永鬥如此冷靜的真正原因。
與其說是冷靜,但不如說是被洪門送來的這一份“大禮”給驚懾住了,範永鬥背後一直冒著涼氣,脖頸之間更是毛骨悚然。
這些東西要是直接送到大明朝的內閣處去,恐怕他介丘範氏這一門上百口子人丁,將會落得一個滿門皆斬的下場。
原以為自己這便行事已經是密不透風了,可是現在看來卻是諷刺,原來早就已經被人家給盯上了,只是自己不自知而已。
雖然不明白洪門為什麼不將這些賬本名冊送交朝廷手中,亦或是從一開始就以此作為威脅,脅迫自己家族做出割肉之舉,而是大費周章四搞出這麼大一場事情出來,但是現在肉在砧板,範永鬥也只能按照隨同自己兒子一起送到的李天養親筆書信行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