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督大人,那咱們可說定了,我們吉仁堂將訂購兩艘‘蛟龍式’海船,定金一萬兩我已經讓人以糧食替代,在運送來雞籠鎮的路上了。”多年不見,徐海濱多了幾分優榮之氣,少了幾分早年間的意氣用事,如今面對李天養的時候如沐春風,如同一個關係極佳的友人一般與一旁的李天養交談著。
“好的,沒問題!”李天養臉上同樣帶著友善的笑意,對方知情識趣地以糧食抵扣定金,分明是知道洪門如今對於糧食的需求量巨大,這才投其所好地送來糧食替代白銀作為定金。
實際成本在六千餘兩人工費用,僅有百餘兩花銷在原材料置辦上的“蛟龍式”海船,被李天養定價為三萬五千兩白銀,對於旁人來說或許是一個天文數字,但是對於遠洋貿易的吉仁堂等大中型商號來說,卻也不過是稍顯有些昂貴的價格罷了。
若是在大明朝沿海造船,加上實際原材料的採購費用的話,一艘海船的實際成本也超過了萬兩白銀,加上造船坊主自己的利潤,花銷也差不多在一萬有餘,將近兩萬的樣子。
而這,還是一般兩千料大福船的建造價格,面對效能更加出色一頭,且最是適合遠洋貿易的“蛟龍式”海船的話,三萬五千兩白銀其實也算是物有所值了。
徐海濱多年沒有往來大元島了,很多事情都是由自己手下的掌櫃們與洪門打交道,而他一般都待在松江老家裡主持大局。
這次洪門突然亮相的“蛟龍式”海船,在吉仁堂駐雞籠鎮掌櫃的飛鴿傳書送回月港,然後又快馬加鞭送到自己手中,徐海濱為了穩妥起見,親自前來雞籠鎮拜訪李天養,可以說是勢在必得。
松江徐氏自前首輔徐階故去之後,他那些門生故吏們也在這些年裡不是老死病走,就是告老還鄉,能夠給予徐氏幫助的越來越少了。
自己家人又不爭氣,自徐階之後家族當中雖然一直加大教育力度,可是在科舉仕途上有所建樹的人實在太少,至今為止僅有鳳毛麟角地兩三個在縣令知府位置上打拼著對於家族的助益不大。
因此,早些年徐老首輔為家族攢下的官場脈絡隨著時間消逝而越發淺薄了,這使得徐氏這幾年在大明朝內陸的生意越發艱難,在地方上的威望和實力也在消退,不負當初的強勢。
如此一來,作為徐氏一族主支一脈的徐海濱也在開始為家族日後的發展而想著辦法打破這個僵局,而他最終目標投向了茫茫大海之上。
相比內陸的競爭激烈,遠洋貿易因為其較高的風險,以及儒家文化對於蠻荒化外之地的輕視,反而在競爭上面並沒有太大的衝突。
加上海洋航線幅員遼闊,就算別人有心使壞,在背後下絆子,可是很多時候都是事倍功半的事情,讓很多有著強大靠山的商號鞭長莫及,無法盡情施展手段,給予了諸多海客們的可乘之機,除非是像洪門這樣在海上有著強大實力的幫派團夥。
更別說遠洋貿易高風險所帶來的高回報,一趟來回所賺取的利潤以倍計,讓徐海濱更是不能放棄這一條賺錢門道,反而要加大在海上貿易上的投入和產出,來彌補家族這幾年的損失。
這次親自來到雞籠鎮,找上李天養,就是想要想盡辦分期說服李天養出售他們手中的西式海船給自己,加強自己在海上的運輸、自保能力。
事情出乎意料的順利,雖然其間李天養也多有回絕之意,最終還是在自己高昂的採購價格,以及在商業上向洪門做出的讓步,使得李天養心動,應下了這份買賣。
回去的路上,徐海濱心裡很是自得,只要過了今年,洪門應允交付給自己的兩艘“蛟龍式”海船到手,那麼自己的海上商隊不僅能夠直下南洋,同時還能夠沿著大弗朗機人的腳步,去探索富饒的美洲化外之地。
在呂宋馬尼拉與西班牙人打交道久了,大明朝這些精明的、敢於冒險的海客們,早就不滿足於跟西方人的交易了,而是背地裡悄悄打探著西班牙人每年源源不斷送來的白銀、黃金,是從什麼地方運輸過來的。
在有心相探的情況下,西班牙人的白銀來源地,也就被大明朝的海客們探聽清楚了,原來在大明朝的更東方,還有一片幅員遼闊的土地,那裡據說生活著不著衣衫、不通廉恥的野蠻之人,以及一隻手就能從泥土裡篩選出來的金銀。
當然,對於這些變了樣的傳聞,精明的大明商人們卻是未必全信,但是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這馬尼拉的洋人手裡的白銀黃金,確實是從東方的美洲大陸運輸過來的。
目標地有了,冬季也讓人熱血沸騰,雖然傳聞誇張,但是恐怕那裡盛產白銀黃金卻是一個真實確鑿的事實,那麼擺在大明朝海商們面前的,只有最大一個難題,那便是東方好穿在深水海域當中面對颶風狂浪的承受力不足,同時航行速度上面也欠缺太多,就算備足物資,最終也是生機寥寥。
因此,直到現在,大明朝的海商、海客們,除了眼巴巴覬覦著西方人的富饒財富來源地外,也正苦苦等待著一個契機,讓己方也有遠洋而行的能力。
其間,不是沒有富有冒險精神的大明海客從大明沿海出發,朝著茫茫的東方而行,最終他們都消失在了深海之中,無一人迴轉。
想著今後即將到來的大好前景,徐海濱不由得嘴角掛起笑容,喉間間或傳來幾屢抑揚頓挫的戲曲腔調,整個人陶醉在了對未來的展望當中。
在徐海濱車架之前,護衛徐海濱出行,併為他操縱馬車的幾個心腹彼此會然一笑,看樣子幾年他們這位主子的心情著實不錯啊!
不過徐海濱所不知道的事,方才他在雞籠鎮李天養都提督衙門府所展現的那一幕畫面,在他之前,以及他剛剛離去之後,也早就有了跟他這幅畫面差相彷彿的畫面來。
而那些前來拜會李天養的掌櫃、東主們,在離開提督衙門的時候,其臉上的表情,也一如此刻徐海濱臉上燦爛的表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