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明天剛亮就牽著兩匹馬來到碼頭,看見碼頭上有一船家已經在這裡等候。
船不大約能容下七八人,卻是拉不了蘇明的馬匹與貨物。
“船家,有去金山衛的船沒有,我需要把兩匹馬與這些貨物一起送回去。”蘇明來到碼頭看著船主問道。
“你要送馬匹拉貨,我這船可是不行,你這是要去金山衛哪裡?我可以幫你去問問其他船去不去!”船主看著蘇明說道。
“金山衛製鹽所,這裡能到不?”蘇明問。
“我們這裡只能到碧水灣,距離製鹽所還有30裡左右路程,這船費可能不會低,最少也得一貫錢以上。”船主對蘇明道。
“行!”蘇明也知道在這裡坐船不會便宜,如果讓他走回去,不知道還要經歷什麼,這些船家在這一段水域比較熟悉,路上也能更安全一些。
那船家很快叫來了一名30多歲的男子,這男子又高又瘦,看那身段蘇明就知道對方水性肯定差不多。
“是你要去碧水灣?1800文不講價,這一路上要經過三段水域,路程大約130裡,路上遇到意外我來打發,現在出發可能下午酉中才能到。”青年對蘇明說道。
“行,走吧!”蘇明直接答應,1800文雖然很多,在一般人可能半年都賺不到,但是他不願牽著兩匹馬走回去,如今他還有3700多文錢,到了碧水灣距離製鹽所就很近,今晚他應該可以回去。
“就那艘船!”青年給蘇明指著遠處一艘船,這船大約有十米長,兩名年輕人划過來,今天是三人一起送蘇明回去了。
蘇明看著三人把自己兩匹馬還有所有貨物搬上船,他自己坐在船艙靜靜的等待,雖說這船費貴了點,但是這三人服務卻是不差,如此這風鈴渡還算不錯,比蘇明想象中要好的多。
船慢慢啟動,三人輪流划槳他們順流而下,速度漸漸快了起來,蘇明眼睛盯著岸邊欣賞著風景,也沒有與三人進行任何交談。
三人也是專心趕路,到了午時蘇明看見青年拿出一片黃綠色的布掛在船頭,他們經過一處水寨,這水寨規模要比風鈴渡小一些,看見他們的船隻沒有阻擋。
一路上經過三處水寨,還有一些河流邊上出現人影,但都對他們的船隻沒有進行任何阻攔,很順利他們在下午酉時初就來到碧水灣。
碧水灣是一座天然碼頭,平時沒有人管,海上倭寇登陸很多時候都是這裡,而且松江府很多商隊走私都是在這裡進行,蘇明給青年船主支付了一貫八串錢,對方把蘇明的兩匹馬還有貨物都送上了岸。
沒有看到一個人影,蘇明看了看自己兜裡的9枚子彈,如今彈夾內還有14枚子彈,如此他心裡這才稍微放心了一些,他知道最後這一段路並不好走的。
製鹽所說是一個所,其實是由兩個堡再加十多個村子組成,蘇明的家在製鹽所中部的二韋堡。
蘇明在製鹽所生活了18年,對碧水灣也是非常瞭解,以前他的父親不會允許他來到這裡,因為這裡經常有海上走私交易,發生爭鬥十有八九,而且蘇明小時後看見很多爭鬥失敗的人到我們村莊外,父親都是關門從不讓外人進堡的。
也不知道大哥如今生活的怎麼樣,兩年前那一次海盜襲擊,自己父母還有一眾兄弟折損大半,如果不是自己入贅沈家走了關係,父親百戶的位置都可能弄丟了。
騎上馬蘇明按照記憶從小路往回走,他腦海裡有關製鹽所的記憶一點點被開啟,對大哥的思念越是越來越深,他離家的時候大侄子都已經可以考童生了,他讀書的天賦比之前任可是還要好上很多。
進入一片竹林,這裡距離二韋堡只剩下十里路程,蘇明心裡不由有些激動,等他發現不對停下腳步,卻是看見自己被人包圍了。
蘇明看到這裡拿出手槍,儘量讓自己身體躲在兩匹馬匹中間,他沒有動只是靜靜等待,如今已經是黃昏,竹林裡卻是已經看不清了。
“你是製鹽所的?”一個聲音從竹林傳來。
蘇明看見有人從竹林走出來,他身上竟然穿著布甲,這說明對方很可能是軍戶,這個時候出現在這裡,很可能是晚上在碧海灣有事兒做。
“對,我是二韋堡的。”蘇明看見對方拿著一把精緻的大刀,他身後跟著4人,其中兩人身上還揹著弓箭。
“二韋堡?你姓王還是姓張?”那人問道。
“姓蘇!”蘇明回到,製鹽所嚴格來說是兩個百戶所,蘇明家在南,被稱為韋莊百戶所,他們這個百戶所主要是由二韋堡與眾多附近的小村莊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