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前面一張已經修改,儘量將邏輯理順了點。以下正文:
回到研究所的第二天,王學政就找來了。
他這次來,主要是來安慰秦然的。
“我知道,你想創辦機甲大學,但不管什麼事情都要循序漸進,不是一蹴而成的。”
“循序漸進!怪獸會給我們循序漸進的時間嗎?”秦然反問。
“可是,就算你現在辦機甲大學,現在招生,教材哪裡來,師資力量哪裡來,就算這兩樣解決了,可學生畢業至少得三四年吧,三四年之後,世界又是一副怎麼樣的景象?怪獸還存在嗎?機甲還需要嗎?”
對於這樣的回答,秦然是不服的:“那如果不辦,以後再辦,是不是時間更加延後?機甲行業青黃不接,不是我想看到的。”
“唉,秦工啊,你太執著了,為什麼總想著培養新人,而不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呢,我估算了一下,等機甲研究院成立,至少有五千科學家被分配進來,這麼多人,不夠做機甲研究嗎?”
秦然搖了搖頭,“這些人不是不夠用,而是不能大用,他們都是其他學術研究的精英,他們有著自己的想法和思維模式,做研究時,很容易從自身學術的角度出發而不是全盤考慮,所以,他們很難融入機甲研究中。”
“而我需要的,是對機甲研究持有熱誠,對機甲本身產生愛好的科學家,只有這樣的科學家聚在一起,才能讓機甲研究不斷取得突破,因為愛好,才是最大的天賦。如果東拼西湊的專家教授聚到一起,這隻會讓整個機甲研究院都變得貌合神離。”
“古人常說,兵在精而不在多,我的想法就這麼簡單。”
王學政聽完,只是長長嘆了口氣,然後繼續道:
“秦工,我雖然明白你的意思,但是,機甲研究它畢竟只是一項研究,機甲也只是一種工具,國家已經用它打敗了怪獸,下一步是把錢花在民生和對外星生物的探索上,而不是創辦什麼機甲大學,機甲專業。”
秦然當即反問:“那飛機也是工具,為什麼有航空大學?”
“秦工,你這就是強詞奪理了,飛機可以軍民兩用,人才需求量大,自然要開辦大學,而機甲,除了在戰場上消滅怪獸,能用在社會民生上嗎?而且,造一臺機甲,才需要多少人,造【地平線勇士】只用到了技術人員250人,而機甲大學一期畢業就是這個數字的十倍,那麼多畢業生,將來怎麼分配?難道你想走生物基因學的老路子?”
“額!”秦然頓時被噎住了,論口才,他確實比不過王學政,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就完全同意對方的觀點。
因為只有秦然自己才清楚未來的發展方向和外星人的情報,但是這些卻不能拿出來當做證據反駁對方。
這種無力和挫敗感,讓秦然萌生了自己創業的想法,想想當初建造【戰爭先鋒】,哪有這麼多破事去考慮,一個字,造,就可以了。
與其待在研究所和其他人發生觀念上的爭執,還不如把這些時間花到機甲建造上和人才培養上。
思維一開啟,秦然就收不住這個想法。
但是,單獨建造巨型機甲,也不是簡單的事情,資源和資金上的困難且不說,就國家的態度而言,也是個大麻煩。
國家不可能讓巨型機甲這種大殺器掌握在個人手裡,這會為社會帶來不穩定因素。
但是,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
所以,等王學政走了之後,秦然找到了楊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