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兒?殺什麼?殺多少?這被戲稱為“靈魂三問”的三個問題,是對那些沒有耐心看劇情,卻偏偏什麼任務都想要完成的玩家們行為邏輯的一個簡單總結。
他們也被戲稱為“木得感情的任務機器”,好在雖然沒有感情,起碼比看到任何東西都琢磨“這個能爆什麼”的殺戮狂人們要好一些。
至少他們不至於因為某個友好NPC會在死亡後掉落一頂獨特的裝飾帽子,就專門挖個水塘淹死對方。
“龍與地下城”系列遊戲的劇情一向又臭又長,潘龍當年就對此很不感冒——因為文化差異,他完全沒辦法理解那些劇情人物的喜怒哀樂,尤其是牽涉到信仰和神的。
要一個無神論者理解這些東西,實在太難。
今生的他不再是無神論者,但依然不承認有那種高於一切的神存在。他承認世界上有遠比自己強大的存在,也願意尊稱其為神,甚至承認的確存在這些神憑藉信仰賜福降禍的事情,但僅此而已。
神之所以是神,並非其高貴到超越于思想和道德之上,而僅僅因為他們擁有強大的力量,僅此而已。
情況合適的話,他潘某人也可以當個神。
他這種情況,放在前世的世界裡面,應該屬於“多神論”的體系,和西方文化主流的“一神論”稱得上是死敵,彼此矛盾之大甚至還高於無神論和一神論,大概只有一神論各個派系的內部矛盾,能夠比這矛盾更大。
不過放在今生的世界裡面,他倒也不算是什麼異端。別說以多神論為主流信仰的九州世界,就算是現在這個“龍與地下城”的世界裡面,也大有和他志同道合的人。
而且,這個世界的大多數人對於信仰問題都蠻寬鬆的。只要不妨礙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他們並不在乎別人信仰什麼。
就比如現在潘龍面前的那條羽蛇,它已經憑藉豐富的蛇生經歷判斷出了潘龍的性格——這是一個善良而急躁的冒險者,滿腦子都是如何多快好省地消滅邪惡。
毫無疑問,是個混亂陣營的傢伙。
這樣的人往往死在冒險旅途開始之初,但只要沒有死在初出茅廬的階段,那他們一定很強。
安卓林納現在的形勢很差,的確需要這樣的強者幫助。
雖然守序陣營和中立陣營經常戲稱混亂陣營的人們為“逗比”——因為他們經常想一出是一出,缺乏嚴謹的邏輯性和清楚的利害關係,但很多時候,願意不計厲害不顧生死去做一些“傻事”的,往往都是這樣的“逗比”。
勇敢而魯莽,總好過善良而怯弱。
身為守序善良陣營的羽蛇一邊如此思考著,一邊介紹戰況。
“目前的主戰線在霍芬斯坦河,大概有二三百個鷲魔、巴布魔和狂戰魔,以及不計其數的怯魔和誇塞魔被集中在那裡,一些判魂魔和迷誘魔擔任它們的指揮官。在過去的十年裡面,它們發動了四次大規模的進攻,雖然都被擊退了,但我們的損失也不小。”
潘龍點頭,他知道自己現在該幹什麼了。
“那麼,霍芬斯坦河在哪邊?”
羽蛇為他指了個方向,又說:“我建議你先去和駐守那條防線的我方軍隊見個面,幾位妖精將軍一定很樂於新援軍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