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惠善大師說“不修長生”,潘龍不由一愣,問:“剛剛大師不是說,佛祖創造功德之道,是要度他人嗎?功德之道連他人尚且能度,為什麼不能讓自己長生呢?”
惠善大師露出了笑容:“這樣吧,我來為施主詳細說明一下。”
他手一抬,掌心有流光泛起,化作一團團虛影,明暗不等。
“眾生在世間生活,或行善積德,或作惡積業。善也好、惡也罷,一世到頭,總歸有個結算的時候。”
那些虛影漸漸下沉,彷彿沉入水下一樣。
“大惡者墜入地獄,大善者託生樂土。中庸之士或消散於天地,或輪迴輾轉。”
那些虛影漸漸變化,有的沉到看不見的地方,有的飛到一團清光之中,還有的變了顏色,再次載沉載浮起來。
“而功德,便是前往樂土的船票,或者是守護魂魄不至消散的鎧甲。”
潘龍眉頭微微一皺,問:“按照這樣說,如果是大奸大惡之徒,豈非也能得到好處?”
惠善大師微笑搖頭:“樂土並非天生,乃是佛門大德聖僧以功德願力鑄就,因此才能守護魂魄安享太平。地獄卻是天地造就的無間,惡魂在此受苦,須臾就是永恆,直到支離破碎,不得有片刻休息。”
他停了一下,繼續說道:“我功德學派所謂‘度人’,其實就是指歷代僧眾積累功德、增築完善樂土的過程。樂土越完善,越能夠庇護蒼生。遲早有一天,世上一切善良眾生都能在死後去樂土安享太平。”
潘龍連連點頭,問:“那善良的眾生在樂土就永享太平了嗎?”
“當然不是,在樂土安居,也是需要消耗功德的。功德消耗到一定程度,就不能留在樂土,只能回到塵世之中繼續輪迴。”惠善大師微笑說,“我功德之道,說白了就是讓功德成為眾生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激勵大家努力行善,最終讓整個世界變得更好。”
慈銘大師笑著說:“所以才說,別的一切修行法門都是度自己,唯有我們功德法門是度他人、度蒼生!”
說著,這位瘦削的僧人露出了一些傲然之色,顯然很以自己所修行的法門為榮。
潘龍笑著點頭。
雖然佛門三宗的情況,老師畢靈空早跟他講過,但聽老師介紹和聽佛門中人講述,視角不同,意境也截然不同。
在老師眼裡,佛門三宗只是普通的修行宗門,所謂“功德度世”無非也只是自欺欺人,忽悠世間蒼生一起做一場白日夢罷了。
但從這兩位功德僧眾的角度看,眾生既然不能超脫,那能做一場白日夢,能夠為了做這一場白日夢而行善積德,又有什麼不好的呢?
眾生多苦,世事多難,能夠在生生世世的苦難之間喘上兩口氣,做上一段美滋滋的白日夢,何樂而不為?
想到這裡,他突然心中一動。
(這功德之道本該大興於世,究竟是什麼妨礙了它的傳播推廣?)
他暗暗盤算……莫非是因為世間修煉者,大多不願意澤被蒼生的緣故?
又或者,是因為佛門一直在被大夏朝廷限制的原因?
這些疑問,都要等日後再尋找答案。
小小的插曲並沒有影響潘龍的計劃實施,和兩位大師一番閒聊之後,他順利學會了以功德代替法力來施展神通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