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不壞這個說法,一開始是沒有的。
在遠古,天下人只知道“鍛皮煉肉”,而不知道什麼“金剛不壞”。那個時代,武道還沒被整理完善,修煉者更多的只是憑藉本能以及“俺尋思”的方法,一味地增強自身——久而久之,將外功鍛鍊到這個程度人越來越多,這本領便漸漸著名。
後來,有聖賢總結歸納內功修行之道,並廣為傳播。修煉內功,一開始比不上修煉外功那麼立竿見影,但修煉到五六年之後,外功的修煉速度會漸漸降低,而內功不會。等修煉到十年乃至更久的時間之後,外功的提升速度更是會慢到令人髮指,往往耗費幾個月甚至一兩年的時間和辛苦,才能提升一星半點。
相比之下,一直能夠穩定進步的內功,顯然更有優勢。
於是漸漸的“外功入門,內功提升”就成了武道的主流。
這種情況,一直延續至今。
除了極少數流派之外,幾乎已經沒有武者會在外功修煉到一定程度之後再繼續下苦功。而這“鍛皮煉肉”的境界,自然也就越來越少出現。
那些極少數的會苦修外功的流派之中,最為世人所熟知的,就是佛門的苦行僧。
他們用艱苦到近乎自虐的方式修行,將佛法的力量鐫刻在自己的身體上。漸漸的,他們的身軀會慢慢變色,泛出宛若黃金一般燦爛的金屬光澤。
佛門將這種身體化為金色的情況,稱之為“金剛身”。一般來說,只有施展佛法的時候,才會展現出如此異象。但依靠苦修的方法練成金剛身則永久存在,哪怕人死了,屍體也依然保持著這堅固而充滿佛法力量的姿態。
所以苦行僧修煉而成的“鍛皮煉肉”,就被稱之為“金剛不壞”。
“金剛不壞”這個名號,聽起來比“鍛皮煉肉”要威風得多,所以甚至有不少透過別的方法修成“鍛皮煉肉”的武者,會兼修一些佛法,或者乾脆用別的方法,讓自己的身體呈現一片金黃。
權當……自己也是“金剛不壞”好了。
反正差不多,核心功能是完全一樣的。
就像現在的潘龍,如果他的願意的話,只要以功德之力淬鍊身體,很快就能將自己的身體淬鍊成苦行僧的“金剛不壞”。
但那其實沒必要。
他又不是那些來歷不明、身份詭異,需要用“金剛不壞”掩飾自己身份,用苦行僧的形象給自己做偽裝的傢伙。
作為大夏年輕代的第一高手,他無論修成什麼神功絕技,只要不是什麼“萬魔噬魂”或者“天魔極樂”之類一出手就看得出來罪大惡極需要被消滅的,別的都沒問題。
“鍛皮煉肉”自然也沒問題。
最多就是大家會覺得他果然不愧是天才,居然連這個都能練得成,順便懷疑他是不是有些怪癖,居然練這種笨功夫而已……
潘龍自己對於淬體的進步,是頗為高興,但卻又有一些不滿意的。
一直以來,他的身體強度就很高,高到同等修為的人裡面,幾乎沒人比得上。
可他的防禦力雖然高,但攻擊力卻一直都不大行——倒也不是不強,只是不夠強。
和同等修為的高手相比,他的攻擊能力大致上也就是中等偏上。
如果套用遊戲概念,大概就是同等級別的角色平均攻擊力算100的話,他的攻擊力大概是接近但不超過200。
這攻擊力低嗎?肯定不低。
但……也真的談不上“很高”。
畢竟,他的防禦力可是至少能有1000以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