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問題,潘龍心中一驚,頓時猜出了幾分,回答:“親人遇害,在下自然是要去報官的。”
“報官?!”男子大聲驚呼,語音裡面全是驚詫,然後便說,“我看你周身氣息流轉,在人間也算是個高手了。親人被害,你難道不應該自己去殺了仇人嗎?”
“朝廷自有法度。”潘龍回答,“是非曲直,須依照朝廷法度裁決。我輩練武只為自保,並無憑藉武功爭強鬥狠,乃至於罔顧是非的意思。”
男子一雙硬朗的眉毛糾結了起來,冷聲說:“你的意思是說,靠自己報仇,就是罔顧是非?”
潘龍還沒回答,那女子卻又開口了:“大哥,不要為難他。他只是小心怕事罷了。”
她又笑了一笑,笑容之中卻只有哀愁嘆息之意:“你的意思,我已經明白。只是這世上的事情,並非都可以講法度或者講道理的。我的親人被人殺了,那我就要報仇。朝廷奈何那人不得也好,我那不成器的弟弟自己不學好也罷,總之他死了,那人還活著,這事情就不能算了結。”
男子點頭,沉聲說:“天底下哪有那麼多的是非曲直!我的親人死了,那我就要報仇!至於我的仇人是不是行俠仗義,是不是德高望重……那關我什麼事?我只要血債血還!”
潘龍沒回答,他也不想回答這個問題。
從感情上說,他其實挺贊成這一男一女的說法——我的親人被殺了,那我還管什麼是非曲直?分什麼善惡良莠!
且抵了性命再說!
先賢有云,以德報德,以直報怨。強調不可尋私仇,別人跟你有仇怨,但你依然要公平公正地對待他。怎麼個公平公正法?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這就是公平公正。
這話大約是有道理的,但潘龍極為不喜歡。
他覺得,自己沒那麼高的精神境界,實在是做不到。
如他這等俗人,跟他說那些高深的東西,他不感興趣。還是“有恩報恩,有仇報仇”比較實在!
但這兩個人的話,他卻不肯這麼回答。
實在是……這兩人所說的事情,讓他不好回答。
若他猜得不錯,這兩人應該是之前那個桃花河河神的親人。二人所謂的報仇,自然就是要找妖神義烏尋仇。
無論是那本遊記的記載,還是學者們私下的秘密記錄,桃花河河神都不是什麼良善之神,甚至可以說,是個典型的邪惡之神。
像是這樣的惡神,潘龍都忍不住要找他的麻煩,何況別人?
妖神義烏將這個惡神消滅,潘龍只會為這件事叫好,又怎麼能說“該報仇”呢?
所以他只好沉默,因為他實在沒辦法回答。
女子嘆了一聲,說:“你這人看來是個有見識的,或許也猜到了我們兄妹的身份。既然如此,那大家就是有緣。我有件事,想要拜託你。”
潘龍苦笑:“您都解決不了的事情,我又怎麼能夠幫得上忙?”
“你幫得上,這件事原本也不需要多大的本事。”女子輕輕一笑,說,“今年的二月初二,便是我那弟弟的忌日。到時候我們兄妹廣邀朋友,要和那人再做過一場。若是邀天之幸,我們贏了,那什麼都不用說。若是我們終究還是輸了,可否請你幫忙,將我們兄妹的屍骸送回東海,免得被人抽筋剝鱗,不甚雅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