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城的浮動觀最近人聲鼎沸,聽聞裡面來了仙師,超級靈驗,引得城中百姓時不時地上山拜會。
花洛睜開眼即站在浮雲觀後觀的庭院中,身邊跪著幾個惶恐的小道姑。與人交談幾番後,才知周身泛著氤氳仙光,讓她們惶認為是仙人蒞臨,仙師也多半是她們傳出去的。
“師姐,外面有人遞了拜帖,想要請您為他們府上做場法事。”小道姑八九歲左右,叫賢真,平常多做些跑腿的活,是觀主專門拔給她用,常帶著身邊充當門面的小童。
花洛放下手中的花剪,接過拜帖,看了兩眼就合上。對著賢真說:“你去回話,就說我應了,但我要的法酬不可少。”
小賢真應了一聲,人就跑沒影了。
給她遞拜帖的不是別人,是通化城最大父母官的夫人,張氏。
張氏出身大族,在家時就有賢名傳出,嫁人後更是賢內助,替知守大人解決不少的麻煩事,為王家族人所讚頌,幾乎走到哪裡,都是城中眾婦女眼慕的物件。
而此時城中一干婦人羨慕的張氏,卻成了她們口中的笑話,連妾室都敢欺在頭上,作威作福。
這事還要從兩年前說起。
兩年前,王府發生了一件大事,知守大人王蘊生在外剿匪騎馬回家的路上不小心跌了一腳,當即倒下不省人事,被僕從抬回家後躺了三天三夜不見醒,急壞了王家眾人。
三天後,王蘊生醒來,卻像是變了一個人似的,性情大變,稍有不順,便指爹罵娘,後又胡吃海塞的,活像餓死鬼投胎。
他對長相平平性情溫順的夫人不感興趣,卻對幾個出身不堪長相妖媚的妾室疼愛有加,每每做出一些寵妾滅妻的事來,連唯一的五歲兒子都差點死在他手中。
張氏這才著急,不再一味裝聾作啞,為了兒子,她決定去請個道長回來,為王家驅邪祛晦氣。聽到浮雲觀來了位仙師,就想請花洛過府一觀,驅除邪祟。
“夫人,去送信的小廝回來了。”大丫頭翠巧,快步走到內室,向夫人稟報這個大好訊息,聲音輕柔,怕影響了酣睡的小公子。“道長已經應允了。”
張氏從兒子身邊離開,回了外室,看著四下無人,才悄問:“道長可有說什麼沒有?”
翠巧點頭:“道長說了法酬不可少。並列了個單子,我一併拿過來了。”翠巧從袖中拿出張紙,展開遞與張氏。
張氏細細看了兩眼,又合起,面上止不住的欣喜,道長才入住浮雲觀不久,卻知她家事,看來不是個浪得虛名的假道。
她吩咐:“去我的體已銀子拿出來,看看有多少?”
翠巧應是,悄聲走進內室,取了裝銀子的小匣子,用鑰匙開啟,數了數幾個銀錠子,共有五百兩左右。
“把這些全部拿去,找幾個可靠的人置辦道長要的東西。不夠再來找我拿,我的陪嫁裡還有不少銀子。”張氏吩咐。
翠巧應下出去吩咐可信的人去辦事,自己回來陪著張氏。可巧,新近得寵的劉姬大著肚子從前頭院子裡經過,見了大夫人身邊的翠巧步履匆匆,便叫住了她。
翠巧作沒聽見,依舊向大夫人院子裡走去。
劉姬氣得一甩手中帕子,又去了前院。
王蘊生正在同幾個幕僚說著些閒話,看到劉姬去而復返,現場又有幾個男人在場,氣得大罵:“下作的娼婦,不好好的待在後院,跑到前院作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