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寶蛋這幾句話,眾婦人就起了疑。現在的皇帝聽說書的說姓趙,再加上十年前,衛王氏確實給人做過一段時間的奶姆,莫不是那個時候,衛王氏就把自己的女兒換成了公主,公主變成了自己的女兒。
越看原主長得越不像王氏一家五官平凡的樣子,早前有人說過此類話,被來勢洶洶的衛王氏吵了幾架,便沒也再討論過。如今,從她兒子嘴裡說出來的話不似作假,故意順著寶蛋的話往下問,才知道原主是真公主。天宮裡的那個是衛王氏的女兒,假公主。
這會兒,真公主還溼得身子呢!幾人趕緊把原主抱回家,拿出自家女兒兒媳的衣服給原主換上。原主身體可真輕,抱起來輕飄飄的,一點也不像十歲的孩子。
這話被幾個婦人不知怎麼的傳到了里正的耳朵裡,又傳入了王縣縣令的耳中。縣令同夫人商量,把此女接入府中過活。原主到了此時,才過得像個人樣。
後來,各地均流行了一陣假公主坐鸞帳享富貴,真公主在鄉野吃苦頭的戲,最後又傳入京都。這事落入有心人的眼中,經各方打聽查實之下,派人找到了原主,並把原主接入帝京。
原主十歲上,就由縣令夫婦收養,給請了有名的女先生做其老師。原主聰慧通達,一點即通。火遍全國上下的真假公主戲文也是由原主所編寫。
戲文流傳開來之後,原主終於等到了自己想見的人,太子身邊專以巧言令色的通直郎劉秉皓。兩人會面不久,劉秉皓為原主引見太子。在一座茶樓,原主終於見到了第一個親人,太子趙繕。
彼時的太子內憂外患纏身,始終不得解脫。原主為太子出謀劃策,皆見奇效,太子對其信任異常。後又被太子當作幕僚帶回東宮,母子三人私下裡相認過一回,與現在如出一轍。
所不同的是,當時的開國皇帝雖是風寒侵體,但有國醫聖手在,臥病幾日之後,身體恢復如常,原主想要恢復公主身份少不得要仔細謀劃。
皇帝的六位年長兒子均以成親開府,各自報團,組成自己的勢力集團,與太子分庭搞禮,誓拉太子下位,進駐東宮。
自古以來立嫡立長,太子趙繕身為皇帝長子,又是元配所出,理所當然地成為太子。趙繕五六歲之時還是農家小子,成天在田野跑來跑去,及至十歲左右還未啟蒙,當時義軍首領的趙成章還未留意自家快長大的小子,最後,他身邊的謀士看不過去,進了建議才開始給太子啟蒙。
天下初定各地局勢不穩,前朝末帝一直隱藏在民間,企圖復辟。皇帝又忙於政事,等抽出空來關心太子學業之時,太子性子已定,已到了娶親的年齡。
太子年幼之時,貧寒交加,對於肉食是相當的執著。作了太子之後,每日更是肉不離口,養的一副痴胖的身形。更兼其性子魯莽,作事衝動易怒,又有其它幾位成年的優秀皇子作對比,朝中大臣對太子並不報希望在身。
原主的到來,給太子添了一份助力,打得其它幾位皇子措手不及。有心細者,就打聽東宮何時來了一位謀士。能拉攏在自己這一支就拉攏,否則除去這一禍患。
幾位皇子聯手,原主藏的再隱秘也被人找了出來,並打聽到了其身份來歷。幾人趁著皇帝大壽之時,向皇帝獻上一戲,並由此引出原主。皇帝命人當場採用滴血之法查驗原主的身份,又叫人仔細觀察原主的樣貌與趙芙的面貌。
在經過仔細辨認之後,原主留在後宮,靜等冊封。原主尋親故事由此完結,成了另一段故事的開場。
太子質問原主,為何要背叛他,另投他人。不是說讓她靜待時機嗎?怎麼能聯合其它兄弟讓他下不來臺面。原主只是伏地認錯,稱自己只是太心急,想要回到親生父母身邊,才會如此做云云,就是做了公主也會給兄長出力。
實際上,太子只是把原主當作一個任自己可以隨意差遣的下屬,以完成他的大業。原主冰雪聰明,時間一長,怎會不明白太子的想法。當其它幾位皇子找上門的時候,原主當即答應了。去掉了太子身邊的智囊,太子的劣勢漸顯。
這幾位皇子中,其中有兩位是與太子同胞的兄弟:二皇子趙淵,三皇子趙衡。
趙淵為人豁達,善於包容,兄弟姐妹大多聽其話,與之交好。趙衡善於騎射之術,好戰好美人,為人圓滑老成,常跟在二皇子後面行動。
原主把注押在了二皇子身上,與二皇子交好。原以為太子勢劣,皇帝早晚廢除,二皇子是下一任皇帝的不二人選。這時不知道從哪裡來了一女子,先是攀附上太子,後又到了三皇子府上。
此女言行奇怪,禮俗絲毫不懂,還常鬧出不少的笑話,但其奇計頗多,為三皇子出了不少力,最後二皇子慘敗,三皇子榮登大位。
書中在原主認親之後,對於假公主趙芙的描寫便少了起來。只是略帶過一筆,說是假公主嫁得一不錯如意郎,兩人一生恩愛。
姜畫初初穿越過來之時,原主剛出生,但是已被農婦調換。身為嬰兒的她是無能為力替自己辯解。在嬰孩之時,她只能表現的安靜一些,不被農婦虐待。在她能說話之時,就運用現代課本中所學的知識來為自己謀利,給自己身上新增一層神秘色彩。
古代的百姓沒什麼娛樂節目,出一個奇景都能讓他們樂呵半天,說道半天。她正是利用這點來逃避衛王氏對她的搓磨。
到了三歲之時,她在一個老秀才家門口,出口說了一首簡單的兒詩。老秀才知她每日都會偷偷來聽他的講書,又知她是鄉里有名的福娃,凡是有她的地方必能福瑞一方,對於她能吟出一首詩並未感到奇怪,反而合該如此的感覺。
姜畫的童言童語中不經意間透露出來的天機,讓王鄉這個地方,少了很多的天災人禍,又在不經意間提起的農具改造之法,讓那些莊稼漢子眼前一亮。新改良的農具派上用場,此地年年糧食增收不少,因飢餓而死之人也少了很多。
老秀才的宣傳加上王鄉里的村人走親訪友之時的炫耀,姜畫徹底在王鄉出了名,書中的衛王氏喜歡搓磨原主,在她這裡,衛王氏反被她指使來去,還有苦說不出的那種。
姜畫同原主一樣被縣令夫婦收作義女,入住縣令家。只不過,姜畫是在五歲的時候入住,而原主是在十歲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