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罕默德四世是有心無力了,”以拉略說:“想要與您談判的是,查理二世與利奧波德一世。”
“赫,兩位大人,”路易笑道:“我們正預備打仗呢。”
“正是如此,”以拉略正色道:“他們不想與您打仗。”
“理由?”
“您要聽冠冕堂皇的還是真實的。”
“都說說。”
“冠冕堂皇的就是他們深感於您對上帝的熱愛與對教會的忠誠,不願意在您與異教徒作戰,奪回天主教徒的城市時與您作戰。”
“說的好像默罕默德四世的到來與他們毫無關係似的。”路易嘀咕道。
“真實的說法是,查理二世沮喪於海上的失敗,而利奧波德一世……他那裡的情況不如他預期的那樣好,”與法蘭西唯一的國王不同,作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利奧波德一世的冠冕其中最大的成分是榮譽與名頭,論起戰力,他就只是奧地利大公。他之前雖然說動了選帝侯們,但無論是籌集軍費,還是招募士兵的時間都是相當漫長,過程也是起伏不定,難以預測的,如果在這個階段,法國在左支右絀的時候露出了破綻,那些飢餓的狼群必然會一擁而上。
問題是沒有。
於是七位諸侯中(1648年戰後的威斯特伐里亞和約中,以補償的方式設立第八名選侯授與普法爾茨伯爵),竟然有一些諸侯開始動搖了,首當其衝的當然就是與路易十四有姻親關係的普魯士國王,他確實履行了承諾,將大郡主的嫁妝中很大一部分贈給了利奧波德一世,算是代償之前答應下來的回報,也因為這個原因,他在拒絕加入聯軍的時候也是理直氣壯的。
雖然局勢若是顛倒過來,他肯定會樂意站在哈布斯堡一邊。
缺了普魯士國王,確實令人心渙散,別說別人,利奧波德一世也猶豫了起來。他對路易十四的仇恨主要還是凝聚在哈布斯堡與波旁的屢次衝突中積累起來的,西班牙繼承權之事更是雪上加霜,但要說私人,他倒是沒什麼怨恨。
利奧波德一世發動戰爭一是為了打破法蘭西即將達成的霸主地位,二來是為了西班牙,三就是經濟問題……但如果他們無法擊敗法蘭西——還要儘快,那麼奧地利就要真正地陷入到一塊無法脫身的泥沼裡去了。
有了這樣的想法,他就決定與路易十四進行談判,如果能夠透過談判拿到他想要的東西,他也不一定會選擇繼續開戰。
“他們想要什麼?”
以拉略露出了一個意義不明的微笑:“西班牙的領土與領地十分遼闊,除了本土之外,它還有大部分義大利,佛蘭德爾,曾經,殖民地在亞美利加大陸的南部,中部與北部都有很大一塊,在阿非利加大陸也是如此,還有許多島嶼,所以……
利奧波德一世可以承認您的次子卡洛斯三世對西班牙的繼承權,但相對的,您也要承認他的兒子腓力五世對義大利哈布斯堡的繼承權,也就是說,您會擁有西班牙,而他擁有義大利。
至於查理二世,他想要買回加來,當然,這不太可能,如果不能,陛下,他與英國國會想要西班牙在阿美利加的殖民地……”
“查理一定覺得這挺寬容的是吧。”路易聽到這裡,忍不住說。
“只是肯定的,”以拉略繼續說道:“還有西班牙在阿非利加的那部分——利奧波德一世希望能夠把它們交給他的大公主……別這麼看我,我覺得他是把能用的都用上了,他的使者說,如果您答應了,他願意和您聯姻,這部分領地會作為嫁妝帶回波旁。。”
“王太子已經和葡萄牙公主結婚了。”
“您不是還有個次子嗎?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三世。”
“利奧波德一世還真不愧為是個哈布斯堡。”路易乾巴巴地說。
“所以呢,您怎麼覺得?”以拉略拍了拍手。
“我不怎麼以為。”路易說:“雖然我也不喜歡打仗——但我走到今天,我的朋友,就是為了減少以後的戰爭,至少是法蘭西的戰爭,我是絕不可能後退的。”他放下手中的杯子,“而且,以拉略,我們的贏面是很大,有哪個賭徒手握著一副百年難得一見的好牌卻願意放棄下注的?”
“我想這是有原因的,”以拉略說:“陛下,您別忘了荷蘭。”
“所以他們以為我曾經與他們分割了荷蘭,就也會與他們分割西班牙?”路易十四搖了搖頭,當初也有人質疑他為何要與其他國家瓜分荷蘭——那時候他不認為自己有能力對抗諸國聯軍,但現在?
“回覆他們吧,說我拒絕了。”